越西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
有彝、汉、藏、回等十多个民族
其中
彝族是主体民族
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彝族
是一个爱“美”的民族
追求美几乎是彝族人民的天性
这里有
绵延千年的民族历史之美
▼
摄影:孙建生
这里有
浩若星辰的传统民俗之美
▼
摄影:孙志阳
这里有
岁月沉淀下的非遗之美
▼
摄影:孙志阳
这里有
精致艳丽的服饰之美
▼
摄影:孙建生
这里有
舌尖上的饮食之美
▼
摄影:阿克鸠射
绵长的历史
古老的民俗
传统的非遗
精致的服饰
特色的饮食
彝族究竟有多美?
斗转星移
岁月瞬逝
不少历史已被尘封
还有一些却犹如拨云见日
渐渐明朗起来
彝族的历史就是这样
摄影:孙建生
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
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摄影:孙建生
相传
在六七千年前
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
开始向四面发展
其中有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
越西在先秦时期
便属“西南夷地”
摄影:孙建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
彝族的先民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
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
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
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
千百年来
这个由古羌人发展形成的民族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繁衍生息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摄影:孙建生
现今发现的彝文手抄本中
内容涉及哲学、史学
文学、宗教学、医药学等各个方面
传统工艺美术有
漆绘、刺绣、银饰、绘画等
足以见得
彝族是一个文化深邃的民族
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彝族民俗的美
是当地人过节时写在脸上的喜悦
摄影:孙志阳
彝族传统民俗节庆
在其悠久的演变进程中
浩若星辰
不可计数
其中最久远
最隆重的要属火把节和彝族年
彝族把过年称为“库史”
“库”有年或岁之意
“史”即是“新”
“库史”就是过新年
各地过年时间有所不同
一般在每年
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中、下旬
选吉日过年
彝语管头夜叫“觉罗基”
相当于汉族的除夕夜
▼
年节期间
小伙子身穿黑色斜襟上衣
头包帕布、结英雄结
右耳戴黄色或红色耳珠
姑娘们穿大襟上衣、多褶长裙
包头或头顶的方帕
打扮得美美的聚集一起
伴随着月琴歌舞
“火把节”又名星回节
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
晚上举行
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自汉唐起
至今已沿袭一千多年
▼
摄影:蒋志聪
年
彝族火把节
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按照传统习俗
火把节要过三天
第一天
要杀牛、宰羊,祭献祖先
第二天
要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三天
要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
彻夜狂欢
尝新米节摄影:孙建生
不止火把节、彝族年
庆祝丰收的尝新米节
神秘独特的“剪羊毛”节
欢乐无穷的阿依蒙格(彝族儿童节)
……
都是彝族文化的缩影
非遗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
并视为瑰宝的传统文化
彝族非遗的美
是彝家人指尖的艺术之美
在浩若烟海的
彝族传统文化长河中
手工技艺
占据重要位置
摄影:孙建生
在越西贡莫镇的瓦曲村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并不“高冷”
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融银、压条、拉丝
饰品制作、饰品清洗
……
工序繁多
对眼力、手法等
有着严格的考验
▼
摄影:孙建生
年12月
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被列入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彝绣
作为彝族人穿在身上的民族符号
与中国“四大名绣”相比
颜色以绿、红、黄、黑、白为主
色彩更为浓烈
▼
摄影:孙建生
手法有挑花、贴花、盘花、穿花
锁花、补花、垫花绣等
技法粗犷
图源网络
在年12月
经国务院批准
彝族刺绣被列入
凉山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彝族漆器
是在彝族古餐具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艺品
由红、黄、黑三色组成
整个制作有50多道工序
82道环节
繁琐而复杂
▼
摄影:孙建生
年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被列入第六批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摄影:孙建生
闪耀在铁锤下的银饰
穿梭在针尖上的刺绣
流淌在器皿上的漆髹
都是彝族人世代相传的指尖绝技
华丽端庄的彝族服饰
是彝族文化中
最精彩、亮丽的部分
彝族服饰的美
美在种类繁多、款式多样
古朴厚重、异彩纷呈
摄影:罗祥贵
彝家人在制作服饰时
会按男女老幼
衣裤、头饰、挎包
分不同的花样、色彩
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摄影:孙建生
彝族男子身上斜挎
用细牛筋编织而成的佩带
古时用于挂系战刀称之为“英雄带”
左耳戴蜜蜡彩珠和银耳圈等饰物
下装为长裤
▼
摄影:孙建生
彝族妇女双耳皆佩金、银
珊瑚、玉贝等耳饰
垂颈部戴银领牌
下装为青、黑、红、黄、白
多层不同色彩搭配的百褶裙
▼
摄影:孙建生
彝族服饰
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慢慢形成的
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以食为天
饮食与人类
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
彝族饮食的美
美在食物本身的鲜香
摄影:阿克鸠射
随着彝族人的迁徙流转
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
也在浩淼的时空中
穿梭、演变、再生
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口感
摄影:郭建良
在越西彝族众多特色美食中
坨坨肉最为有名
彝语称“乌色色脚”
意思是猪肉块块
一块肉就有一个拳头大小
尽显彝家人待客的热情
▼
摄影:李星
烤乳猪
也是彝家宴席上的常客
现烤的乳猪色泽金黄
皮酥肉嫩,爽口可心
▼
图源网络
石磨豆花
是用石磨将黄豆磨成浆后制成的豆花
加上辣椒粉、花椒粉等调料
鲜香麻辣、美味可口
营养丰富
▼
除了这些
还有唇齿留香的杆杆酒
辣而爽口的辣仔鸡
香飘四溢的连渣菜
……
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
鲜嫩脆香
令人回味
越西彝族的美
美在历史悠久、传统节庆
非遗文化、民族服饰、特色美食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不应该让碎片化的信息冲击掉
彝族几千年积累的文化
有时间就去越西走走
感受感受彝族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