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彝族非遗应当如何利用和保护四川美姑在一场

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图片由美姑县融媒体中心提供大约年前,彝人先民古侯、曲涅两支系从云南永善渡过蜿蜒澎湃的金沙江,来到一座现被称为莫古格埠的山包上会合结盟,开启了彝族人民在大小凉山生息繁衍的历史。而“莫古会盟”之地不仅是“毕摩”鼻祖阿苏拉泽的出生地,也是凉山彝族发祥地。年置县时,原本应该是莫古县,却“阴差阳错”成了如今的“美女之乡”美姑县。千年时光如梭,彝族文化的种子散播开来,毕摩文化、彝族克智、彝族婚俗等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落地生根。千年之后,一群现代人追随先辈的脚步,想要将彝族文化的根脉更好地保护,让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彝族婚嫁7月19日,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举办“美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彝文古籍保护与利用”专家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法国的专家学者坐在一起,正探索出一条属于美姑的非遗传承路径。座谈会现场01一场彝族非遗的会议为何选在美姑?谈及美姑,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熊猫之乡”“美女之乡”,但少有人知道,美姑被称为彝族民间文化的宝库,是中国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基地。美姑,位于大凉山东北部,千年前,彝族祖先古侯、曲涅两族曾在这里会盟,“盟格”是和平力量的来源,是维系诺苏社会运行的议会。交汇间,彝族文化在这里悄然落地生花。月琴表演此后千年间,彝族文化随着彝人的迁徙四处传播,熠熠生辉。而美姑,也保留了许多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印记。彝族克智、彝族婚俗、毕摩音乐、毕摩绘画、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彝族建筑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张名片。世人,可以通过非遗,了解美姑、了解彝族。彝族口弦数据可以体现出美姑的“非遗之都”硬实力:自年美姑开展非遗工作以来,目前,美姑县共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9项、州级22项、县级项,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8人、州级49人、县级89人。在凉山州17个县市中,美姑是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最多的。彝族刺绣为了更好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美姑还打造了四川省彝族克智传习基地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井叶硕诺剪羊毛习俗〈尼姆约莎茨〉)。同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毕摩文献入选第三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尼姆约莎茨(剪羊毛)02座谈会上的高频词7月19日下午2:30,座谈会正式开始。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围坐在一起,探讨着美姑“非遗”保护的新路径,“彝文古籍”“非遗保护”等成为座谈会上的高频词汇。彝族传统摔跤作为承载文化的载体,文字,对于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彝文古籍是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古籍,是中华民族古籍文献的重要组成,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也是彝族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具有不可再生性。对凉山彝文古籍来说,保存得比较好的当数以美姑为中心的义诺地区的彝文古籍。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彝文古籍自古传承于民间,大多由彝族传统社会的知识阶层祭司毕摩所掌握。但由于保管、保护条件极差,损毁、流失现象严重,给彝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带来了不少问题。因此,抢救保护好古籍文献迫在眉睫。毕摩经书如何找到保护彝族文字、文献的更多路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伍呷博士率先发言。7分钟的时间里,针对“彝族文字文献申请世界遗产”这一主题,她从专业学者的视角出发,提供了从“天文历法”“医学”“文字创造和文献书写”等方面的不同路径和方法。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小淳认为,彝族文字文献申请世界遗产,需要着力发掘彝族文字文献中的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天文历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天文历法相媲美。”毕摩经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凉山州民委民研所所长邱伍各认为,首先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譬如开展文化旅游(建立毕摩文化博物馆、挖掘土司遗址)、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当地要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注重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我建议,可以将美姑县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纳入美姑县‘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进行编制。”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表示,可以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确定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定期开展学生课外非遗手工兴趣小组讲习、观摩、体验,从小培育有兴趣的学生传承后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