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细雨从早晨五点多就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空中阴乎乎的,浓淡不均的墨云如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整个天空四周都是成堆的墨云,满含着水气。我们的座驾就这样穿过云层、钻出雨雾,乘风行进在湿漉漉的柏油路面上。
沿途路过成吉思宝格达山,圣祖英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浩日格乌拉的身影远远地逶迤横亘,青黛依然。金界壕标志石碑如铁,直指苍穹。
望见了那仁宝拉格苏木靠北的查干敖包,巨石累累,气势如虎踞龙盘。蔚为壮观。
路经草原“月牙泉”,阳光忽明忽暗,西侧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面起起伏伏,直抵天边,路经嘎查长孟克巴特尔家的浩特,顾不上进去拜访,匆匆赶路。
在雨中路遇嘎查书记宝力道巴特尔的车,他下车打完招呼,在前面引路,泥泞中颠簸着,直奔其家。车停在蒙古包前,只见新房新棚圈,牛粪垛也垛得整整齐齐、有模有样。
他的家也是嘎查党员中心户之一,而且是优秀党员中心户,环顾包内,劳动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的证书、甚至是两届旗人大代表的代表证和会议出席证都有序摆放着,证明着主人公的身份和过往的生活经历。
额尔登敖包嘎查在那仁宝拉格苏木正北方,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线16公里,是全旗边境线总长度的十一分之一,这个嘎查也是全苏木人口最多、草场面积最少的牧业嘎查,有草场46万亩,嘎查人口多人,其中党员20名;在80多户牧户中,现有常住户62户,其余都转移进城了,其中贫困户8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这是来之前听宝力道巴特尔书记介绍的嘎查概况,眼前这位面庞瘦削精干帅气的嘎查书记,虽然过了不惑之年,但到今年已经是连任四届的老书记了。
宝力道巴特尔家在年就率先实行“减羊增牛”和良改化,现在算上牛犊达到多头了。在我们来之前,勤快的宝力道巴特尔夫妇已经早早就把牛群赶到了野外,只见到宝力道巴特尔的妻子苏布达飞快地驾驶着摩托车,在草原弯道上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倏忽之间就到了眼前,戛然而停。夫妇俩忙碌了一阵家务,就开车陪着我们奔往孟·苏乙拉图家了。今天,孟克吉雅家要举行一场热闹的剪羊毛劳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在许多日常生活中有习俗观念上的差异,但在很大一部分内容上又有接近或者相融的地方,比如元宵节左右,在中原地区是赏灯逛庙会,但在草原上则是驯马、去势、翦马鬃、打马印的日子;蒙古族虽然没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却在这个南方赛龙舟、吃粽子的节日里开始了剪羊毛劳动。
最近,嘎查的牧民们东一家西一家都在剪羊毛,所以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有,只不过因为今天下雨,只好搬到棚圈里来进行了。随着主人进入剪羊毛现场,嗬,只见男男女女、老中青都有,大家正在麻利地运用着手中的剪刀,把羊揽到怀里,剪刀一阵挥动,随着“嚓嚓嚓”的声音,一堆堆羊毛顺着剪刀而下。地上铺着的塑料布上,从孟克吉雅开始,外甥孟·苏乙拉图夫妇和儿子女儿,一溜儿排开,抓羊的,拴腿的、剪毛的、抹记号的,分工明确,动作协调。再看其他人,也都是如此,流水生产线一般配合默契,大家共同组成了一幅互相帮助、快乐劳动的和谐画面。
站在羊圈门口的牧民萨日娜说:“我们都是前后邻居,经常在大忙季节相互帮忙,尤其是在春天接羔、夏天剪羊毛、秋天打草,冬天宰牛杀羊储存冬季肉食的时候,大家不用招呼,就都自动跑来了。这不,明天他们又要去我家帮忙呀。”说完这话,她来回扭动了几下累得酸疼的腰。
同行的法院副院长乌恩其以前就是从这个嘎查走出去参加工作的,对这里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介绍说,过去刚刚实行‘草畜双承包’那些年,人们一下子没有适应突然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互相都不怎么来往了,只忙着各顾各自的小日子,而且出现了令人不愉快的邻里矛盾,尤其是草场纠纷日渐增多。随着近年来草场确权改革的实施,情况好转多了,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人们来往走动开始频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他们巡回法庭经手调解的民事案件也越来越少了。
说话间,剪羊毛的牧民们也纷纷洗手进屋歇息了,女主人和女儿一起忙碌着倒茶端菜招待大家,大家也不用客气,就着蒙古包子,添酒重开宴,共话畜牧事,酒酣耳热之际,女主人乌云通嘎已经轻启朱唇,哼唱民族新歌来,苏布达也是牧民中的好歌手,此时毫不吝啬自己的歌喉,也在旁边配合起来,一时间,甜美的牧歌伴着春草的香气,弥漫在长满了高高的针茅草的草原上,随着风儿荡漾着飘向远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