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全球一体化曾经是股无比强劲的潮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人才流动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随着保守主义之风盛行,一体化的呼声有所减弱,但就在近日,RCEP的生效还是标志着“自由贸易取得了胜利”。
据《环球网》报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已经在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东盟6国率先生效。这个涵盖了全球47%的人口、约25.6万亿美元GDP、以及29%的全球贸易和32%的全球投资的自贸区,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与此同时,这项自贸协定还变相实现了“中日韩三国自贸区”的实现。
众所周知,目前的全球经济不是铁板一块,而是有着非常强的地域性,比如在RCEP建立前全球有三大经济“版块”。北美自贸区体量最大,由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组成,人口近5亿(4.96亿),GDP高达23.62万亿美元,即便有墨西哥“拖后腿”,该自贸区的人均GDP也高达4.76万美元。
欧盟比北美自贸区成立还早一年,由德法等27个欧洲成员国组成。人口4.48亿,GDP15.2万亿美元,人均GDP3.4万美元。
还有一个地方比较特殊,那就是中日韩三国。三国贸易往来密切,工商业互补性很强,合作前景广阔。这里有15.88亿人口,GDP高达22.56万亿美元,但并没有形成自贸区,顶多算一个大板块。
三大区域经济北美最强,中日韩次之,欧盟第三。相比北美自贸区的成熟、以及欧盟的垂暮,中日韩显然更加有活力。
这是一个有待发掘的超级“富矿”。其实从很早之前,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撮合中日韩三国关系。早在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时,就首次提出了建立自贸区的构想。
尽管近些年来,中日韩之间的贸易结构逐渐趋同,但日本、韩国在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依然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很有竞争力。有分析人士研究发现,中日韩之间自由贸易化程度提高后,会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日韩方面对此的反应也相对积极。
想想看,在关税和贸易壁垒消除之后,商品和原材料的流动将无比顺畅。制造商降低成本,消费者的优质选择更多。这个涵盖15亿人口的自贸区一旦成型,就会提供源源不断的贸易红利。
这个贸易区符合三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和世界,这种优势互补能够让各方得益。中日韩三国团结在一起,寻求经济利益,是美国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三国抱团,能让中国缓解美元带来的牵制,日韩也能一定程度上摆脱被美国剪羊毛的情况,增强独立性,这显然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以及美国对日韩两国的控制。因此中日韩三国贸易谈判历来多灾多难,十几年来的三次谈判均无疾而终,颇为蹊跷。
在年第一次签字时,日本首相安倍独挑大梁,但很快他就下台,灰溜溜走人。时间来到年,当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定的时候,日本突然挑起“购岛闹剧”,同时各路人士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乌烟瘴气。
日本方面推动中日自贸区的财政大臣松下忠洋,却在家中离奇自杀,同时候任驻华大使西宫伸一也倒地昏迷,随后中日关系进入低谷,自贸谈判戛然而止。
韩国方面的“幺蛾子”也不遑多让,在中韩蜜月期的时候,朴槿惠顶着国内的反对声音来北京参加阅兵,但很快“亲信干政”丑闻爆发,女总统沦为阶下囚。同时韩国强制部署萨德,中韩关系也逐渐降温。
更有意思的是,年中日韩成都峰会圆满落幕后,日本检方突然出手,以“从中企受贿”嫌疑,逮捕议员秋元司。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东京地检特搜部跟美国的关系有多暧昧,出局可谓是敲山震虎。随后中日韩自贸区也就不了了之。除了韩国日本怪事频发之外,还有更加现实的因素,那就是RCEP成了。
原本这个协定是由东盟十国于年发起,东盟邀请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印度等六个国家加入。但因为印度不走寻常路,跟其他国家在关税、贸易逆差方面存在分歧,因此草草退出。
RCEP还变相实现了中日韩自贸区未能完成的使命,中国和日本之间首次达成的双边关税减让,是个历史性的突破。比如RCEP生效后,广东惠州一家从日本进口材料的汽配企业每年能够节省关税70多万元。而日本农业大臣金子原二郎则表示,RCEP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促进农业、林业和渔业产品出口的环境。
那么问题来了,再加入RCEP后,中日韩自贸区有必要继续谈吗?
当然是有的。因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关税减免要比“大而全的”RCEP层次高得多,而且更加直接更少限制。RCEP因为需要照顾更多国家,因此协议包含的对策大多是共性需求,是基础性的,相对而言限制也更多。而中日韩自贸区可以根据三国特点对症下药,也更加有针对性,因此继续中日韩三国更高层次的谈判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RCEP的成立成为中国今后加入更多自贸协定的敲门砖,也会对中日韩自贸区产生推动,比如在RCEP降低贸易壁垒和投资壁垒的大前提下,中日韩自贸谈判中涉及到的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而在经济贸易合作基础、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整合、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中日韩的互联互通合作优势上,RCEP也将提供很好的范本。
甚至加入中日韩自贸区都远不是中国自贸协定的终点,除了中日韩自贸区,中国还将推动跟海合会等组织的自贸谈判进程,建立高标准的全球贸易网络。结果会有越来越多国家发现“北京在列、美国缺席”成为一种常态。
很显然,美国开始跟中日韩渐行渐远,走上一条众叛亲离的死胡同。RCEP的顺利开局充分显示出中国主导的自由贸易框架的包容性和吸引力,让亚太国家有机会追赶欧洲,并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澎湃动力。
而与此同时,某些保守主义盛行的目光短浅的国家也尝到了苦果。印度是自己退出的,因此印度媒体的“后悔”就更明显一些。印媒措辞强硬地声称,印度必须加入年退出的的RCEP,或许在他们看来,印度是错失了一次成为“大国”的机会。
而美国被晾在了一边显得尤为失落,美媒声称中国在亚太贸易规则中话语权的提高,也让美国感到利益受损。但更重要的是,日、韩、东盟等合作伙伴或潜在合作伙伴都已经开始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前进,而美国自己还留在原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盟友认识到,美国或许不是那么重要,彼此抱团也能成事。
如今RCEP已经建立,那么中日韩自贸区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