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冰下的暗流水浒传中女性主体意识觉醒

文学是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水浒传》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绝非凭空产生,而是由特定时代诱发、社会环境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然,《水浒》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其成书年代存在密切联系。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自然渗人了若干元蒙时代的因子。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蒙古游牧民族身处北方草原,有其独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人主中原、对中原地区实行统治时,必然融人其原有的意识形态,而对中原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

游牧民族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激发了汉族女性意识的觉醒

蒙古等游牧民族“逐水草放牧”,“皆以黑车白帐为家”的生产方式自其先祖时就已存在,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使儿童从小便挟短弓小矢,在马鞍上纵横驰骋,成年后时常狩猎并精于骑射。

游牧民族女性因尚武而多野性,具有大胆泼辣、刚烈勇敢的性格特征。加之他们经常迁徙,形成严密的分工体系,男子负责放牧和狩猎,女子则负责调整幌车,建立或撤除帐幕,挤牛奶,制造乳酪,剪羊毛,织线,缝制衣服、毛毡。

除此之外,还专管张立毡帐,收卸鞍马、辎重、车驮等物事。游牧女性在族群生活中作用广发,因而地位较高。不仅如此,游牧部族皇后干政的现象亦不罕见,当元蒙民族带着这种勇猛、粗犷、彪焊闯入封建制度完备、封建道德健全的中原社会,势必会促进中原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思考,唤起内心沉寂已久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游牧民族婚姻观念对于汉族女性贞节观的强烈冲击

元代的婚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出女性地位的提升。在前代婚姻制度中,女性往往是被动的一方,由男性操纵,毫无地位可言。元蒙人主中原之后,随着游牧民族思想观念的融入、中原地区等级秩序的打破,以及由之而来的经济压力,削弱了中原地区发挥到极致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对于汉人的婚姻习俗亦造成巨大冲击,女性贞节观逐渐淡化,赋予了女性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其形态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婚书的拟定。元朝有拟定婚书的制度,通过书面形式和法律力量以保障双方利益,如果女方在订婚后,有正当理由,便无需严格遵守从一而终的教条。

其二,收继婚与赘婿婚等多种婚姻形态并存。收继婚又称“转房婚”,是指女性丧夫后,与宗族其他成年男子举行内婚的制度规范。“父死则妻其从母,兄弟死则收其妻”的收继婚是蒙古传统的婚姻习俗。赘婿婚则是男子入赘到女方家中,在女方家庭中承担责任并履行义务,女性在这种婚姻形式中更具主导权。

其三,较为宽松的离婚观与再嫁观。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游牧民族极少强调女性从一而终,在蒙古族人主中原之后,不仅未对离婚和再嫁实行严格禁止,更是颁布相应法律,保证其顺利进行。

虽然以上婚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受压迫”地位,但女性在婚姻中却享受到比前代更多的自主和自由权利,从而使元朝女性自身的贞节观大为淡薄,女性贞节观得不到社会普遍认同。

元朝中后期,统治者重新大力倡导理学,儒家伦理教育有所加强,但思想文化上的变革需要漫长的接受过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妇女贞节观与下层社会存在着较大的隔阂。正如位雪燕、徐适瑞在《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中说:“终元之世,禁锢妇女的理学宣传,并未完全深人人心。”

多元文化影响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

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风雨雪雹、雷电日月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现象无法做出合理化的解释,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由此产生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受此观念影响,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成为蒙古游牧民族的原始信仰。加之游牧人在生活上迁徙频繁,变动不定,易受外来信仰影响,因而常常采取包容态度。

萨满教因融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因素,获得良好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神秘的巫术成分,而成为游牧民族的集体信仰。

而后在与中原王朝和西方诸国交往过程中,接触景教、袄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形态,使得亚欧大陆的各种宗教在蒙古游牧地区广为流传。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使游牧民族的思想观念更具开放性。

蒙古入主中原地区之前,儒家思想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一直被尊奉为统治思想,其地位难以动摇。

蒙古建立大一统王朝后,在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历史大背景下,在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激烈冲击与融合中,中原世代遵循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动摇。

于是,儒家“三纲五常”及中原民族妇道闺范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女性长期被禁锢的欲望得到解放,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状况,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普遍增强。

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发达对于思想解放的促进

宋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风气一改过去的质朴、简约。元朝初期,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随着社会的逐渐稳定,加之疆域辽阔,水路、陆路交通便利,农业和手工业陆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水陆及中外交通的发达,刺激了商品经济以及对外贸易的空前活跃。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与经济的繁荣,使社会重新掀起宋时崇尚奢靡的享乐之风,并形成浓厚的重利观念。

这种奢靡之风,一定程度上使传统的伦常、孝悌、仁义等道德价值观受到金钱的腐蚀,对人的约束能力也随之减弱,蔑视礼教违反伦理的举动与日俱增。

在社会风尚、意识形态、商品经济、对外开放贸易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下,元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空前解放,也随之刺激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元代女性已充分意识到“社会中应该有自己身为女人的一个合法、独立的生存空间”,部分女性甚至认为“身为女性的我们应该也能够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水浒传》中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现象的现代意义

原始社会末期,男女地位不平等现象已初步显露,随着封建专制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男尊女卑”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渐根深蒂固,这种思想影响并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水浒传》中女性形象显露出的女性主义意识觉醒,对当代女性的生存方式和现代女性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一)拥有独立人格与精神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受到各种伦理道德的标榜,而屈居于男性之下,丧失独立地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使得男性的经济能力成为女性的生存资源,决定女性及其子女的生活质量,因此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

在当今社会的爱情和婚姻里,“男强女弱”的现象依旧存在,其中男方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女性自身也存在不可或缺的问题。

部分女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对男性的依附,更有甚者认为男方付出是理所当然,部分女性由于物质需求与自身能力的差距,企图寻找“金主”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与虚荣心,女性“拜金主义”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

还有部分女性,在性别交往中将自身置于较低地位,害怕被抛弃而变得惶惶不可终日。许多女性为了维持婚姻而倾尽全力甚至作出不理性的举动,实是丧失自我尊严、否定自我价值的表现。

无论上述哪种情况,都是不健康、不健全人格精神的体现,实为传统女性观在现代女性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表现。她们总是抱怨在爱情中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殊不知这种不平等的待遇正是由她们自身造成的。因此,女性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与精神,树立主体意识,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将自身放置在与对方的同等地位上,才能获得平等的爱情。

(二)大胆追求爱情

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女性被父权、夫权所绑架,无法拥有独立的人格与自由,在爱情与婚姻的选择上,也不得不听从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

正是在这种由男性构筑起来的男性话语权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等人不畏世俗眼光,反叛社会伦理道德,冒着千人指、万人骂的风险,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勇气和精神才显得尤为可贵。

当今社会,女性不再背负沉重的思想伽锁,性别也不再作为社会阶级划分的固有因素。随着现代社会各种保障两性平等的法律条款的颁布,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已经基本享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利,大胆示爱不再是男性的特权。

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女性既然已经拥有了争取爱情的权利,理应与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采取合理化的方式,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男性英雄形象,同时也凸显了一批敢于突破封建藩篱的束缚、争取女性主体权利与自由的先进女性。

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女性意识觉醒的曙光,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庸,而有着独立的思想与人格。在自我价值实现方面,不再将自身囿于个人生活的狭窄天地,而是在广阔的社会领域中散发女性的光辉,对当今社会女性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树立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