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继年3月松外教育集团“绿柳”“未匀”教师教学评比之后,松外“花似锦”骨干教师展示自9月10号开始也拉开了序幕,活动持续了4个月,到12月底落下帷幕。全校共74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展示。
从课堂展示到组内研讨,从同课异构到说课评课。这次的展示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更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教科研水平。为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创生课堂的基因提炼,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方向。
课堂展示
百花齐放,花满园
语文组“大花”课前精心准备,课上认真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创生课堂”等特征。课堂教学水平高、效率高,“大花”们业务能力过硬,可谓精彩纷呈,花香满校园!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双减”政策,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数学组花似锦骨干教师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巧妙设计课堂,进行了精彩、生动的示范,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英语组的花似锦老师们呈现了教学风格各异且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各显神通,虽是秋冬季节,却给我们展现出了繁花似锦的盎然生机。
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劳技信息,物理化学道法,历史地理生物,综合组的“大神”们也一展风采,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
教学研讨
同研共修,齐争鸣
课堂展示是精彩的,课后研讨更是高效的。教研组、备课组多环节对课堂“切片式”的学习,更是让每一位教师收获颇丰。
环节一“花语解密”:花似锦教师阐述设计思路。
环节二“花团锦簇”:未匀教师评课堂高光时刻。
环节三“移花接木”:绿柳教师尝试课堂再设计。
听课评课
勤思善学,促成长
每一节花似锦展示都是精品课,组内教师们获益良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部分老师们的评课以及松外K吧里的评论吧。
(向上滑动阅读)
(向上滑动阅读)
数学评课稿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编码。解密老师身份证号码这一活动设计独具匠心,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身份证信息,通过观察、比较、猜测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探索身份证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生在活动化情境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再创造”过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认知经验,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字编码的能力。本环节学生互动积极,反馈情况很好。蒋老师的巧妙设计,将原本枯燥平淡的规则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时刻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蒋老师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连贯严谨,教学语言简洁凝炼且幽默风趣,师生对话流畅自然,板书工整美观,非常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
(陈安宇)
柴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直线》是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知识。柴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教态自然,富有亲和力,教学思路清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亮点有:
(1)在情景引入环节,柴老师通过复习画线段,激发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线段特征。并运用知识迁移,将线段的探究形式引入到射线、直线的学习中去。
(2)射线与直线的概念中都有“笔直地无限地延伸”的含义,如何让孩子们体会到无限延伸很重要。柴老师采用从地球发射的激光线“在这个充满神秘的宇宙深处穿行”、“没有尽头地”延伸,让学生想象,体会“无限延伸”。
(3)板书规范整洁,设计合理。柴老师在板书中将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直观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理清三者的联系,更好的建立与巩固概念。
(4)练习设计合理,层次分明。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最后到拓展练习,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杨敏)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学习这几个定律的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郭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纳上,而是进一步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如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2-3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通过对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循环往复,对运算算理理解的广度、深度、贯通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方良莹)
李老师上的《加倍与一半》这节课是一堂非常优质的小学数学课。李老师从“小笼包”引入,介绍了小笼包的历史和文化,完全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李老师实物、抽象学具、数字三个层面逐层认识与理解了“加倍”与“一半”的概念,最后辨析了加倍与一半的关系,并进行了练习。本节课环环相扣,李老师教态也很亲切,对于学生的回答反馈智慧多样化,板书也很精炼,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好好学习。
(程坚坚、朱琳)
英语评课稿
英语戏剧活动不仅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朗读表演中收获知识,获得综合发展。为学生提供整体习得语言的机会,其独特的形式也非常易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我校,还没有老师进行过这一方面的有效尝试,感谢蒋云老师将“读者剧场”变成了真真实实可以看到的课堂,蒋老师带着学生一起,默契配合将整个剧场过程呈现出来,由此可见平时蒋老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的用心。“荧光”的教师带来了“灵动”的课堂,引领了一群可爱的学生,展现了不一样的课貌。课前的歌曲悦耳动听,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很好展现了学生的素养。课中师生的问答也是默契十足,环环相扣。从最后的表现来看,学生都乐在其中,享受课堂。
(胡梅芬)
本节课,唐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1AM4U3Inthepark的单元主题,并将单元的板块以及文本内容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也合理制定了单元目标和层层递进的课时目标及语用任务,具有很强的语用任务意识。整节课,基本达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以下分几点进行详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