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应为后期的输入型通胀做好准备

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密切相关,开放程度越大,发生概率也越大。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扩大金融开放,而发达经济体又处于历史性的货币超发时期,这不仅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带来考验,同时也对未来国内的输入型通胀问题带来了隐患,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国内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政策带来严重干扰,并会造成国内财富的严重损失,因此国内需要对输入型通胀问题做好一些先期准备。

截止4月23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经来到6.62万亿美元。美联储目前的QE速度有所减缓,3月中旬QE的规模为亿美元/天;4月02日当周下降到亿美元/天;4月06日当周下降到亿美元/天;4月13日当周下降到亿美元/天;4月20日当周下降到亿美元/天;4月27日当周又降至亿美元/天。按照当前的速度来计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应在6.68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3月第一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为4.29万亿美元,50天时间里,美联储的资产就扩张了近56%。而在此轮扩表前,年9月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最低时为3.8万亿美元,不到19个月的时间美联储的资产就增加了近76%。这说明美联储的印钞已经失速了。

美联储的扩表速度当前虽然暂时减缓,但是二季度的美国经济决定了美联储QE规模还有再次放大的可能,毕竟大批的美国企业都嗷嗷待哺,若美国5月复工复产之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业问题难以解决,那么美联储还将放快QE步伐。

欧央行与日央行当下也紧跟美联储的脚步,截至今年4月,欧洲央行的资产为5.28万亿欧元,相当于5.68万亿美元;日本央行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万亿日元,相当于5.61万亿美元左右,仅次于欧洲央行。

4月27日,日本央行又放弃了每年增持约80万亿日元(亿美元)政府债券的方针,在政府将发行新债为创纪录的纾困计划融资之际,放开了对购买政府债券的限制。这样就等于美欧日当前都走上了无限QE之路。

虽然无限QE从信用货币本质来说是一个噱头,但是它也反映了国际货币有史以来的超规模超发过程。当前美欧日互相比惨,大规模纾困计划中既有自救,也有借机印钞向全球转嫁债务危机的动机,以扩张本币的国际储备与支付份额,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过程。年是国际信用货币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预期之后国际货币信用会全面滑落,后期的负面影响会逐渐一一体现,其中就包括全球性的输入型通胀问题。

华尔街在收割全球廉价资产之前,会拉高美元打压资产价格,当前全球就处于这种状态之下,而随着华尔街不断收购全球廉价优质资产,随着全球经济渐渐稳定,美元流动性就会不断加速,美元就会贬值,全球资产价格就会加快上行,形成高通胀甚至是恶性通胀,华尔街在全球就再造一个新泡沫,然后再抛售资产回收美元,以完成收割循环。

所以华尔街+美联储当前已把自己当成了农夫,把世界各国当成了庄稼,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不断催熟与收割庄稼,这是一个疯狂收割全球利润的过程,而且这个挤泡沫与再造泡沫的过程也越来越快,间隔越来越短,全球金融与经济也就越来越不安全。

问题在于当美元等国际货币高速输出时,中国就要面临输入型通胀问题,面临着央行货币发行权被继续分权的问题,这不仅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会形成严重的困扰,同时也会造成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紊乱,令央行宏观调控能力进一步下降,这对国内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美欧日等国际货币超发,本质上就是向全球转嫁债务危机,而中国没有分担这一债务转嫁的责任,更不能像次贷危机时期那样放纵美元输入。

次贷危机中,超发美元输入我国,央行被迫超发基础货币来对冲,以防止人民币过度升值,但结果却导致国内出现恶性通胀,其中房价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乃至造成当前的房地产泡沫化严重地威胁了国内系统性安全问题。另外,美元的超规模输入不仅令国内市场份额被美国跨国公司过度切割,而且造成中国持有巨额美债,令外汇储备安全遭受严重威胁。

当前国内金融加快开放,又恰恰是美元等国际货币超规模投放期,中国应接受次贷危机中教训,在外资流入问题上保持警惕,防止发达国家的债务转移,防止输入型通胀,妥善保护好全民财产安全,要在金融上做好防御工作,积极反击国际货币的剪羊毛运动。(本文系馨月说财经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于百家号馨月说财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