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大家都懂,却不适合说出来。就像所有人都会挖鼻孔抠脚丫,但我们没必要公然讨论这事儿,因为不雅。还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闷在肚子里就好了,但你要是把它说出来,那就破坏了气氛,甚至还可能会戳到别人的痛处。
比如,前两天出现的理财推广文案《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光看这标题,就够扎心的了。
其实从现实层面上来说,这个文案里说的也不算错。年纪大了,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学要培养,父母年老体衰要看病要照护,到处都要用钱。普通人对这种焦虑都深有体会。
但这文案一引起热议,蚂蚁财富就立即出来道歉,公关动作算是很快的了。既然文案里说的是现实,那为什么要道歉?难道在我们这个社会,穷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痛?我们可以痛,但不能说?
其实并不是不能讨论穷,而是你以什么样的出发点和姿态来谈论这件事情。
蚂蚁财富和一帮基金公司推出这个文案,无非是要鼓动大家买他们的理财产品。这是文案惹人反感的首要原因——买了你的理财产品,就能不穷了?扯淡嘛。理财产品那点微薄的收益,够干嘛的?当然也有收益相对较高的,但那风险也大幅提高,运气不好,连本金都要给你亏了。
既然你的理财产品没法让我富起来,那你叽歪个毛线,我穷也跟你没半毛钱关系,用得着你来冷嘲热讽?
也是前两天,一个互联网公司高管,在微博上鼓吹加班,把占用员工私人时间看做理所当然,他用的理由也挺有迷惑性:等你出门全家头等舱不肉疼、住上带花园的大别墅时,再谈享受生活,没到这程度,就赶紧滚去加班奋斗。
努力奋斗,赚钱,过上好日子——这逻辑似乎没毛病,但他偷换了个概念,把奋斗换成了加班,好像给公司加班就能致富似的。很多互联网公司,大量存在免费加班的情形,而下班回家后在群里各种讨论业务,也是在变相加班,那更是没一分钱加班费。
就算是加班能拿到法定的两倍加班工资,那又能改变什么呢?能让员工的经济状况有质的提升?当然不可能。
所以说嘛,总有人在侮辱大家的智商——买你的基金就能致富?扯淡,说不定亏得肝儿疼;使劲加班就能全家坐头等舱住花园洋房?怕是免费加班吧,啥都没捞着,平白无故爆了肝。就算给点加班费,还不够身体耗损折旧的,一不小心还有可能猝死在格子间里。
现在有些90后、95后对于生活、工作的态度,虽然备受非议,但我却觉得他们的态度并非完全没道理。
在一部分年轻人看来,发奋工作,极大概率也就混个公司小主管,辛苦供套小房子,每天睡眼惺忪挤地铁,在公司里如履薄冰害怕被裁员导致房子断供,下班后为孩子的成绩、择校忧心如焚,在柴米油盐、人情是非中了却此生。
而如果只是常规强度的工作,虽然挣得少点,实际生活质量却未必不如发奋工作的那拨人。买房、结婚、生子,这些破事儿想都不想了,直接彻底放弃。租一辈子房,然后不结婚不生子,也挺好。趁年轻,赶紧天天玩乐,四处穷游,不辜负大好春光——管他未来如何,先抓住眼前能抓住的。
这是部分年轻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消极的反抗——不相信奇迹,拒绝卖命。
劳动收入越来越追不上财产性收入,辛苦工作好多年都不如别人几套房子的增值,干嘛还要加班?这逻辑听起来「丧」得很,但似乎也情有可原。
资本市场上,许多小散被一遍又一遍地剪羊毛,就算运气好也不过是喝到了一点汤,吃肉的却总是大鳄。各种包装精致的理财产品,本质上也没什么不同。所以你说买了你的理财产品就能不穷,我信你才怪。
很多时候,你被喷不是因为你忽悠,而是因为你用侮辱别人智商的方式去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