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磅的金融数据出来了。
二月的社融和M2双双超预期:
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亿元。
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
2月份M2余额是.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
二月是淡季,淡季不淡,总体上现在经济是不差钱,疫后信贷需求很强,甚至有点过热的苗头。股市也应声而起,才出ICU,直奔夜总会。
同比增加没啥悬念,去年二月是啥状态,现在的上市公司二月销售公告,纷纷亮瞎眼,同比肯定暴涨,因为去年这个时候,全民禁足,几乎所有经济活动都停顿了,同比的基数很低。
环比,社融是降的,今年1月社融增量是5.17万亿,2月社融增量是1.71万亿,当然也不必焦虑,数据下滑因为春节扰动,有十几天假期,预期本来就不高。看M2,环比基本是平稳的,流动性没有剧烈收缩。超预期是否可能意味着今年继续宽松呢?
再进一步仔细拆解贷款的结构,更有意思。
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信贷增加迅速,实体融资需求很强。为什么呢?一是出口带动复苏,企业资本支出有扩张欲望;二是去年抗疫纾困贷款,有些会迎来借新还旧续期;三是中国救市措施不是量化宽松,而是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经营贷的利率压低,低利率刺激了企业的借款意愿。这里头隐藏着巨大的套利空间。
同为中长期贷款,以前房贷更优惠,因为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个人客户的违约率低,而且为便利刚需还有政策支持。去年疫情放水救市,利率出现倒挂,现在信贷市场的奇特景象是企业的经营贷反而比个人的房贷利率还低。
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产出现一波热潮,尤其是特殊地段的学区房,冲破天际,引起监管部门警觉,高度怀疑是经营贷曲线流入房市、股市。
因为政策存在套利空间:
如果用房贷加杠杆买房,二套以上购房限制极严,首付高,利率高,压制了购买力,挤出了投机资金。
现在的玩法是,购房者与中介、银行人员相勾结,注册一家小微企业或利用已有的壳公司,然后企业主抵押申请经营贷,套取资金后去挪用买房。这种套路,一是首付都可以零首付,二是长期利率比房贷还低。
房市还有另一特殊现象,一手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因为限价诱发房市“打新”,类似于股市“打新股”。一线城市,打中一套“新房”,就是几十万上百万无风险收益。
房市的“两个倒挂”,利率倒挂,房价倒挂,这意味着什么?金钱的味道,巨大的套利空间。
富人阶层的财富嗅觉是最敏锐的。只要有钻空子套利的地方,就少不了中国人。全是政策优惠,经营贷加杠杆,空手套白狼。一线城市的“打新房”、炒学区房,套利者轻轻松松一年就几百万上千万无风险收益,利润都归自己,接盘的都是刚需,风险都留给银行。
无法统计有多少经营贷曲线流入房市、股市。中央让深圳自查,深圳方面说:没发现。
但一线城市的房价异动是瞒不住的,国家良苦用心优惠给中小企业抗疫救命的信贷资源,被套利者引流到房市、股市去恶炒。
这就是两会前郭主席那番杀气腾腾的讲话的由来。
铁拳已经举起。最近银行全面排查,严控经营贷,提前抽贷的新闻层出不穷……
投机者是贪婪的,银行内鬼是腐败的,但苍蝇不叮没缝的蛋,信贷市场和住房市场的价格扭曲,是造成套利土壤的根本原因。
中国老百姓的“房产信仰”真是牢不可破,被吃定了。不光经营贷里有部分流入房市,居民贷款里也是房贷大增,以至于导致消费不振。
在信贷数据里,2月住户贷款增加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亿元。1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增加亿元,也就是今年前2个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共增加了1.36万亿元。老百姓的短期贷款,一般是消费贷,中长期贷款基本是房贷。从居民贷款的结构性消长,可以推测,今年以来居民个人在疯狂加杠杆买房,背上沉重的房贷,以至于节衣缩食,减少消费贷款和支出。
这一信息解释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CPI的低迷。
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9%,至39.2万亿元,是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当然主要原因是疫情,今年有望恢复正增长。但年春节期间我国消费从除夕到初六,消费规模比年春节黄金周只增长了4.9%。消费增长十分乏力,振兴内需非常艰难。
消费的萎靡也体现在CPI上。2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2%,环比0.6%,考虑到春节影响后,大幅低于年2月、年2月和年1月的环比均值1.2%。
上游的PPI在高企,大宗商品通胀,而CPI却低迷不振,社会零售总额增速缓慢,表明终端的内需不振,居民的实际消费在减弱。居民疯狂的加杠杆买房,背上巨额房贷和月供,过重的债务负担对消费力构成挤压。债务如山,消费不振,如何双循环?
债务风险已经拉响警报。由于抗疫的特殊需要,央妈释放流动性,推动信贷扩张。年中国宏观杠杆率从年末的.5%攀升至.1%,增幅为23.6个百分点,是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如果按17-19年的增速相当于年一年干了五年的杠杆。
要知道,-年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速是13.5个百分点;年开始去杠杆,-年三年社会杠杆率只增加了大约5个点。好不容易稳住杠杆,而年去年一年就加了23个点。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加杠杆速度实在太快,债务违约频频发生,恒大、海航、苏宁、华夏幸福、永煤债、冀中债……年,央妈转向稳杠杆、去杠杆,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大会期间,年GDP增速设定在6%以上,很多股民还当利好盲目乐观,我一看到这个保守的数字,政策意图其实很清楚,就是留出足够的余地,腾出手来拆雷,踩刹车。
不可误判形势,不要低估决心。年,总目标是“稳”,而不是“快”,是稳杠杆,而不是加杠杆,央妈的脚大多数时间是点在刹车上,而不是一味狂踩油门。这一信号,在工作报告之后,外媒报道也有披露。
马云说过一句企业经营的秘诀:晴天修屋顶。经济向好的时候,才要着手整顿,排风险,消隐患;经济糟糕的时候,反而需要宽松,放水救市,打开风险敞口。“晴天修屋顶”,是逆周期管理的真谛。
央妈是对的,投资者要理解,不要为自己的坛坛罐罐而患得患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些年来回顾检视,中国管理者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是高于欧美的,态度也是更负责任的。想当年,股市岁月静好,突然在年,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形势。
这位神秘莫测的“权威人士”,过去70年间,在人民日报出现过余次。每当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权威人士”都会现身,往往意味着改变。
年权威人士的访谈之后: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房市严调控、股市注册制、经济内循环……新概念不断涌现,中国经济走出“舒适区”。
年,神小创股灾;
年,开年熔断;
年,强力去杠杆;
年,抱团股瓦解;
这六年,可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它们为中国经济换来了什么?
年如果不查场外配资,捅破神小创的大泡泡,后面股民只会死得更难看。
年去杠杆虽然暴力,但回头看也是九死一生。如果当时没有坚持金融去杠杆,为后手腾出足够余地,社会杠杆率会更早堆积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再遭遇年疫情,全国封城,全球停摆,央妈还有加杠杆的腾挪空间吗?
如果当初没有果断叫停金融巨鳄的海外疯狂并购,放任它们把债务留在国内,把资产转到海外,遭遇到年疫情,那就是一屁股烂账,看看现在的海航、万达、苏宁,不堪设想。
如果今年不彻查经营贷违规,控制住债务这头猛虎,风险积累下去,一两年后通胀洪峰,美联储退出宽松,利率上行,资产重估,债务崩盘,届时给我们又会留下什么?
中国的决策层是高手,大玩家,获胜秘诀就是:
猥琐发育,别浪!
稳住,我们能赢!
资产泡沫化,经济债务化的杀伤力极大,当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一跤跌倒就是“失去的三十年”。目前全球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局面空前复杂,中国如果一招不慎,坠入深坑,多年积累的财富也可能被“剪羊毛”。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决不能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