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舜礼草原真是好但旅游得大提升组图

白癜风多少钱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8/5252463.html

概而言之,草原很可爱,但旅游太低端,亟需做大幅提升。

草原是城乡居民皆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盛夏时节,绿草如茵、牛羊成群、蓝天白云、气候宜人,谁不想到草原呆几天。但去了以后便会发现,草原旅游绝大多数处在初级阶段,基本是奔跑式的观光,无论是参加旅游团,还是家庭自驾,能够住得下、有所休闲的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在普遍很Low的接待条件、普遍粗粝不适的餐饮、普遍单调肤浅的旅游产品下打法时日。概而言之,草原很可爱,但旅游太低端,亟需做大幅提升。

怎么去提升草原旅游?我认为,应该做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狠抓草原旅游产品转型

全国草原旅游产品普遍比较老化和单调,旅游行程多是长途驰驱、蜻蜓点水,使得草原之旅难以深入,表现为留不住、深入难、体验弱。

要深化和丰富草原观光产品。观光游作为基本的旅游业态,在多数客群和旅游情形下占了主体,只有将草原观光产品推陈出新,由浅表变为深入、由隔望变为贴近、由目览变为接触,方能拉近游客对草原和草原文化的亲近。位于海拉尔的莫尔格勒河,被老舍先生喻为最弯曲的河,河水在草地间的蜿蜒,就像草书大师留下的旷世奇作,但只远远眺望就看不出太好的效果;草原上的小花儿、小动物、小溪流,乃至于马牛羊骆驼群,只有靠近才能看得真切,只有接触才会有亲切感;澳大利亚的某些野生动物园,最受青睐的是排着长队、等着怀抱考拉拍照的,我们草原可以借鉴了开发怀抱小羊或给小羊喂奶的项目;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堪称经典的剪羊毛项目,我们的草原也可以参照开发;四川南充市蓬安县的嘉陵江边,上百头水牛争相渡江上岛吃草被视为旅游胜景,其实大草原也可营造万马驰骋的壮观场景(即使千马或数百匹马也可以凑合)。记得20年前在新疆喀纳斯湖畔,我曾偶遇放牧转场的那种人畜互动的游牧生活场景,令人感慨牧区生活的豪放与天人合一。这些草原的场景,多数是可以人工营造的,少数可以提前预告,游客如能够加以观赏,便与现在旅游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增加和拓展草原休闲度假。夏季的草原凉爽宜人,时间虽只有三四个月,但非常适于开展旅游度假,这一市场大有开发潜力。目前,影响这一市场壮大的主要因素,一是能够满足游客需要的草原住宿设施并不多,二是能够让游客延长停留脚步的产业要素还比较缺少,游客在草原所能停留时间较短,且口碑评价也很不一样。

做好草原度假,首先要把住宿和环境搞好。尤其是那些期望把当地建设成为国家和省级度假区的地方,一定要设计和建设好住宿条件。一是度假地域要选择优良的生态环境,最好是依坡傍水、居高临河、风景如画,住宿设施的门窗要直面景观,轩敞透亮、满眼青翠;二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或度假建筑的风格;三是具有舒适的内装和配置,有家一样的温馨。度假的住宿设施应有别于惯常居住的“家”,带有一些“别墅”的意味。时下多数人对别墅有误解,将一些独栋住宅叫作别墅,这悖离了传统中国和现代各国的理解。别墅应是相对于惯常居所的临时居处,两者的区别在于“别”与“正”、暂时与惯常、别致与常规。不管住宿建筑具体的风格如何,只有达到可爱、特别、舒适、留恋的程度,游客才愿意多停留。呼伦贝尔的呼和诺尔湖滨集合了几代审美的度假住宿,如蒙古包、“土面包”式、现代感的帐篷房,显然,多数游客最喜欢的是后者--钢管支架的白色帐房,因为它具有浓郁的度假氛围。当然,不同游客有各自的审美、情趣和经济实力,这便需要草原度假住宿要多元化、多风格、多档次,以帐篷为例,起码应提供几种,一是牧民的传统帐篷,二是半屋半篷的包房,三是露营式的度假帐篷,四是豪奢型的现代帐篷,如利比亚前总统卡扎菲的帐篷、海湾国家富豪们的帐篷。这四种类型的帐篷住宿,共同点是外表特色鲜明,内里的设施和舒适度有所差异。

草原度假需开发一些特色化的设施设备和参与性项目。例如,有出租给游客的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这在广西阳朔、云南大理等休闲度假目的地已很普遍,如果有大马力的越野摩托可以出租,那种驰骋草原的拉风感将是令人神往的;草原的休闲方式应丰富多彩,除了骑马、射箭以外,还可以放风筝、骑骆驼、坐牛车、勒勒车,我在白音哈达草原的可汗大酒店看到,走廊上陈列的蒙古牧民祖祖辈辈的生活器具中,相当大比例的是以牛拉车(拉勒勒车、拉弓箭和炮、拉运食物),包括成吉思汗的“行宫车”模型,用了前后三排15头牛来拉,说明开发以牛作为乘运工具的旅游项目极具生活根基;也可设计一些富有仪式感的旅游参与场景,如早上看草原日出,上下午搜寻草原动物,夕阳下举办落日晚餐、马灯下的沙龙聚会、篝火旁的歌舞狂欢,都是令人难忘的度假情景。

加强体验和感受性项目。此类的旅游项目,并非独立的一个门类,它既可与观光相伴,又相融于度假活动,还可与休闲相关联,共同点应是亲近草原、亲近动物、亲近世居民族。全国各地草原已开发的旅游节目,有些已比较单调或固化,如西北一些片区的草原风光虽然悠美,但游客玩的主要是露营、骑马、自驾观光;青海玉树一带草原大多作为旅游观光的背景,游客奔逐的目标是人文古迹、自然景观;内蒙古草原的一些旅游项目是“菜单式零售”,骑马、射箭、套圈、高台滑草等每项单点,虽也带有一定的体验性,但较为单一和浅表。

草原旅游体验感的深化,应融合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既让游客从接触学习中获得教益和启示,也使草原民族文化和民俗传统得到传播。我听呼伦贝尔学院亚吉教授的介绍,内蒙古草原许多的历史人文、民俗掌故、民间传说很是打动人心,如牧人与马牛、羊群牧羊犬与狼、敬老与待客习俗、蒙古族的历史故事等,如能结合开发一些场景化体验,便会提升草原旅游的品位和趣味。如引导有条件的牧民家庭举办家庭聚会式的歌舞Paty;预告草原上的民俗传统节日的日期,吸引游客前来参与和采风;骑上适于草地奔跑的电动摩托,去体验草原放牧人的生活;让驯鹿拉着特别装饰的车辆,载着游客在草原游走观光;开展草原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观察草原的鸟、鼠、蝶虫、旱獭等,以及特别“粘人”的草原喜鹊,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开发“当一天牧民”的体验项目,引导游客参与做奶酪、做酸奶、做工具、做皮具,或采集野韭菜、野蒜、野菜,做一顿草原特色的野菜家宴,或是参与挤奶、打草、放牧、打老鼠等;也可开发前往乡土集市或牲畜交易场的“赶集”,感受不同于内地的集市交易情形和氛围。据新疆的导游讲,去喀什旅游的外国游客,有一些就很喜欢逛骡马市场,对给牲口钉掌、烙印特别有兴致,觉得是最有人文观赏价值的,因此,赶大巴扎的前一日的飞往新疆的航班上座率都会更高。若有了这样一些贴近牧区牧民生活场景的旅游体验项目,草原旅游应该就深入、沉浸和迷人了。

二、探索草原旅游的季节延展

全国草原为绿色的时间大致4个月,旅游经营大多1季,好的地方约1.5季度,时间相对比较短,这是草原旅游开展不深入、服务质量一般、经营效益有待提升的主要因素。草原旅游只有考虑向全季转变,尽量延长经营时间,缩小过于明显的淡旺季,才能使草原旅游产业迈上新台阶。

由单季旅游向全季旅游转变,不单是针对草原旅游的,而是旅游业界的行业性老话题。它既关乎更多新产品的开发,也需要开辟新的客源市场,也意味着管理与服务团队需要大幅提升。如何把它从设想变为实践,做到真正的破题是不容易的,若能够在这个方向迈出步伐,逐步向这一目标推进,不仅有利于旅游产业要素的健全和提升,而且有利于草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欧洲国阿尔卑斯山周边国家几乎已无旅游淡旺季的差异,我国新疆、黑龙江、吉林、黄山、峨眉山等也已就此探索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说明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

草原旅游经营季节的延长,重点要从开发和增加产品做起。一是发展冰雪旅游,很多草原牧区冬季优势明显,冰雪季节达半年之久,又有很多适于野外滑雪的场地,冬奥会之后东三省和新疆等地都提出大力发展冰雪旅游,这是颇富市场前景的发展大势,各地草原应该进行积极尝试,并加快地做起来。二是适度增加冬季旅游活动项目,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如内蒙古草原冬季可举办那达慕大会,新疆也借鉴东北搞搞冰雕、雪雕,搞冰上活动、滑雪比赛;可借鉴北欧国家的一些冬季旅游项目,搞好住宿设施和服装的保暖,开展滑雪、滑冰,驯鹿拉雪橇,冰湖捕鱼,温泉洗浴等;也可开发冬季民俗资源,做山楂冰糖葫芦、冻酸梨,引导游客深度体验冬季草原生活。三是搞好四季旅游产品的配置,从做好旅游规划入手,在现有产品基础上,根据季节特点适度增加新产品,尤其是草原春秋两季相对较短,要做好产品延伸和过度,避免出现明显的空档和短板。有的草原冬季降雪很早,春夏季冰雪消融很晚,便可把最早和最迟的冰雪作为旅游吸引物,前年7月我去西北3省自驾游,一行十余人在甘肃酒泉肃北县不仅看到牧群、野驴、黑颈鹤,还看到山野里大片尚未消融的积雪,让人们在旅途顿生见到反季节景观的兴奋。

三、提升草原旅游接待服务

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游客的口碑都比宣传营销更有力。若得不到游客起码的好评,反而是差评和微辞源源不断,那就是很令人担忧的事情。若从根本上提升草原旅游的满意度,关键是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升餐饮普适性。游客出门在外,一日三餐十分重要,游客可适度品尝当地风味饭菜,但接待方不能以入乡随俗为由,无视游客来源的差异性,一味地让游客吃当地饭菜,这很可能导致对旅游服务的差评。地域性特征的饭菜,只有当地人习惯和赞赏,外地游客则只是品尝而已,不可能会普遍性的适应。因此,旅游餐饮应坚持广普+特色的原则,也就是客源地的口味+目的地的口味,大致保持6:4的比例,否则游客就不会对饭菜满意。这个问题在全国各地很普遍,在草原旅游中相对更加突出。应下决心去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口味,对当地厨师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学会做几个系列的菜肴,或者直接招聘主要客源地的厨师来掌勺。否则,听任游客连续吃几天草原地域风格的餐饮,很可能招致大面积的差评。

提升旅游住宿水平。无论外观是什么风格的住宿设施,在保持建筑风格特色的前提下,都应参照星级酒店标准(或非标住宿的标准)进行功能和设施的配备,不能太随意、太凑合、太简陋。多年前,我在新疆那拉提草原附近一夜,那是一个绿树掩映、生态绝佳的度假村,但室内较为潮湿、蚊虫不绝,设施也像社会招待所那么粗陋;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家草原酒店,建筑外观颇有蒙古包特色,但房门和家具极为厚重、对外开不了窗户、被子又很厚实、浴室下水不畅、电视也难以正常打开。这类问题在各地的草原住宿中普遍存在:室内取电插座极少,空调少有正常运转的,电视机很是陈旧,淋浴常有问题,窗子关闭不严,地毯常有污损,墙皮年久失修。这样的住宿条件,不可能给游客以美好的感受。至于提升的方向和出路应是很清晰的,那就是按照相应标准去改造、运营和管理住宿。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旅游住宿也不例外。

提升旅游服务技能。主要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等。由于草原旅游经营季节性强,加上专业培训和管理跟不上,员工虽然是勤劳淳朴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做,也就是“眼里没有活”,这就很难保障服务到位。例如,打电话接不通,房间不及时清扫,开餐时间后拖,诸多服务不到位,管理和服务团队从上到下都对应不了游客需求,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旅游服务的专业和规范标准。

以上三个方面问题,绝非所有问题的全部,只是最具普遍性和最为突出而已。它们的逐步解决,不需要去做脑洞大开的详细策划,也不必动用高新科技手段的“牛刀”,关键是看草原所在地的党委政府、文旅部门和旅游企业是怎么考虑的。要使草原旅游赢得广泛的客源市场并扩大经济收益,就得下决心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搞好起码的旅游配套服务,让游客有的玩、有兴趣玩、玩得好;相反,如果对所存在问题习以为常,没有加紧改进的紧迫感,反倒盲目扩大现状性的存量,甚至今日争创这个、明日争创那个,草原旅游就不会有大的改观,其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将会继续旷日持久。

(作者高舜礼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旅游报社前总编辑/社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