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年代那些与吃有关的老照片,那时候物资

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中国将要经历变革的前夕,那时候的人们想象不到未来会经历如此重大的变革,就像今天的很多80后90后和00后们也难以想象那个年代的真实生活。所幸我们还可以从那个年代的一些老照片之中了解一些那个年代人们的真实生活场景。

民以食为天,在肥胖症多发的今天,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个负担。但是在那个物质还相对匮乏的年代,吃还是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那个年代什么都稀缺,但是那个年代也什么都是最真实的、完全无添加纯天然的。这点在今天反而成了比较稀缺的了。

北方人通常都比较喜欢吃面。70年代很多单位或者部队的食堂都已经用上了压面机,一次做几十号甚至几百号人的饭,有压面机的帮助效率自然也会提升很多。不过这样的机器一般只有比较大的食堂才能用得上。

吃个煎饺都要排队,家店的生意果然火爆。不过那个年代,本身食物比较匮乏,也没有那么多的餐厅饭店,排队现象非常普遍。那个时候肉和饺子都算是最诱人的食物了,一顿饺子,一顿红烧肉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

当年的东北地区是重工业基地,物产也丰富,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远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商店有这么多的猪头猪肉出售也是最好的例证。今天的东北虽然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杀猪菜依然是东北最具特色的菜肴。

只有在大草原上才能够品尝到这么粗犷的美味,现杀现做,食物绝对新鲜,草原上支起大锅直接下锅,从宰杀到吃进肚子都不用挪地方。70年代大家的生活都比较落后,而草原上的人民明显要幸福一些,因为这里肉多啊。

除了宰杀牛羊之外,剪羊毛也是草原人们必备的一门手艺,每年夏天把长长的羊毛剪下来,即给羊换身衣服凉快凉快也让牧民们增加了收入。牧民从来都是和牲畜是相辅相成的,你勤劳养牲畜,牲畜也努力为你增加收入。

70年代物质不那么丰富,但是白面馒头一般还是可以吃得上的。大锅台黑灶头,用得都是大木头生火。当时农村普遍这样做饭,看着娴熟的手法,这位师傅应该是做饭的老师傅了。

和刚才老师傅做的馒头相比,这位主肯定是城市里做馒头的师傅了,衣服整齐干净很是讲究,馒头也切得均匀。旁边还专门放一个抽屉用来收钱,现做现卖,虽然没有什么卫生标准,但是馒头的口感可能是今天再也尝不到的。

煎炒烹炸味道美,鸡鸭鱼肉盆盆香,八洞神仙来拜访,中华美食显神通。中国餐饮讲究调味,所使用的调料非常丰富,各大菜系也不尽相同。那个时候货担郎走街串巷方便了很多的人们。

那个时候吃个雪糕也不容易,这位母亲深情地低着头看自己的孩子吃着美味,卖货的老奶奶在耐心地数钱。当时冰箱还很不普及,冰棍也因此变得有些奢侈,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买到的。

馕,也被称为“胡饼”外皮金黄不放碱而放少许盐是新疆人民特有的食物,相信吃过的人挺多,真正见过这么古老做法的人很少了吧。张骞凿通西域后,频繁的商业贸易活动使胡饼在内地一些地方普及。

这应该是菜市场了,看售货员的衣着,那时的菜市场基本都属于国营单位,售货员都是有编制的职工,各种蔬菜被他们整整齐齐地码放着,颇为美观。而当年的菜市场可能也是现在人们最怀念的,因为那个时候的蔬菜都是没有任何添加的纯天然蔬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