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匈奴为何会认同此等风

导读:对于匈奴人来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并不是恶习,而是他们民族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也叫做“收继婚”!

只是发展到了后来,这种习俗也就沾染上了一些恶俗的影子!

对匈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习俗的误解是什么吗?

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道,“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大致意思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自己的后妈,兄弟死后,弟弟可以娶兄弟的妻子。

这也就是说,匈奴的“收继婚”,并不是可以肆无忌惮地任意行事,它是有一定的制度约束。他们在遵循自己民族婚姻习俗的同时,还是有一定的避讳,比如父死子继的时候,儿子娶的并不是自己的亲妈,而是后妈!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们看来,古代匈奴人看似不遵守纲常伦理,其实在他们的主流文化思想里对这个习俗也是有所避讳的!

为何匈奴人会采取“收继婚”的婚姻方式?

匈奴作为古代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之一,他们在战国末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存在有四百多年。

他们的饮食生活主要来自于放牧和狩猎,由于大漠南北是苦寒之地,在这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下,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他们的生活会有多么艰苦,所以温饱问题就时刻威胁着他们。

在这种残酷的生存状况下,匈奴女人就不可能只待在帐篷里绣绣花,做做家务了。她们要跟随部落里的男人们在草原上不停地迁移,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她们的临时住地。

在部落里,人们的分工也极其明确,女人们负责后勤,比如做饭、挤羊奶、剪羊毛、放羊等等,男人则负责全家人的安全和吃喝拉撒,所以他们每天都要出外打猎,还要防止其他部落的入侵。

但如果有部落来袭击,女人们也不能只负责家庭后勤了,她们要像男人们一样拿起武器参与战斗,当然这些女人们也是根据各自的优势去做不同的工作,有些女人专门保障战后方的后勤供给,善于骑射的女人就要上战场与敌奋勇厮杀。

所以,女人对于一个部落来说,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她们不但保证了一个部落的物资运转,还充实着部落的战斗力量。

一旦男人在战斗中死亡,他的妻子貌似有3个选择,第一个是离开本部落,改嫁到其他部落;第二个是守寡;第二个是依然留在本部落,重新嫁人。

现在我们一个个地来看,先看第一个选择,草原上的部落不同于我们现在住的乡村,村与村之间相隔很近。游牧民族的部落可是今天游走在这里,明天游走到那里,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所以女子想改嫁到其他部落的机会就非常渺茫。

再看第二个选择,守寡可不可以呢?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在古代的匈奴部落当中,女人除了随男人们东奔西跑东征西战之外,繁衍后代也是她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那么她们只有第三个选择,改嫁给同部落的男人,最好还是身边熟悉的男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熟悉的男人更有可能地好好善待她们,所以对死了丈夫的女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这也可能是匈奴部落“收继婚”习俗形成的主要原因了。

其二女子继续留在本部落,不但可以壮大本部落的力量,还可以补充部落的战斗力,当然这也是她们部落家族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因此,那些失去丈夫的女人看似有着很多种选择,其实她们根本就没得选,大都只能嫁给本部落中熟悉的男人。

再说了从古至今,不管是哪个民族,结婚都是一个人的人生大事,除了要大操大办婚礼之外,必要的彩礼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也是他们家族实力的展示。

所以,一般情况下双方家族都会拿出雄厚的财力作为彩礼和嫁妆。

就拿现在来说,一般家庭操办一次这样的婚礼,需要集全家之力省吃俭用多年。古代匈奴人结婚也是这样,婚礼所必需的花费,自然也会超过家族平时的生活费用。

那么“收继婚”对于男方来说,家族不但不会损失之前投入的财产,还能为家族里的男人讨到老婆,这种两全其美的办法,无疑也是家族保证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因此对古代匈奴家族来说,这是一个最明智最实惠的选择!

因此,匈奴人“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习俗应该是匈奴人的生存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而且在古代,许多游牧民族都有“收继婚”的习俗,匈奴只是其中之一,这也就是说“收继婚”的婚姻习俗是属于游牧民族所特有的婚姻制度。

匈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是恶俗吗?

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的问题,确实对“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习俗感到无法接受。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收继婚”制度是环境使然。

但这样的“收继婚”制度,无疑也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号,那就是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地下,她们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因此他们部落才不会去顾及女子的个人意愿,而是将女子看做他们家族的私有财产,让女子来保证他们的家族利益。

在《汉书·匈奴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说的是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愿婿汉氏以自亲”,大致意思就是说,呼韩邪单于希望做汉朝的女婿,希望娶汉朝公主为妻。

最后呼韩邪单于所娶的人,也是大家众所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

但好景不长,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才过了短短3年的婚姻生活,呼韩邪就死了。于是呼韩邪与大阏氏生的儿子雕陶莫皋就继承王位成为了新单于。

根据匈奴的“收继婚”习俗,此时王昭君就要再嫁给雕陶莫皋。但王昭君却不愿接受这种吊诡的安排,因为她从小受到中原思想的影响,对匈奴的这种婚姻制度根本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

因她身份特殊,所以她便直接说“NO”,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但王昭君最终等来的依然是皇帝的圣旨:“从胡俗”。

所以王昭君即便身份显赫,她也依然没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成为新单于的“复妻王昭君”。

由此可以看出,匈奴最早出现的“收继婚”习俗,可能与部落的生存环境和保留财产有关。

但后来“收继婚”却发生在王昭君身上就有些说不过去,毕竟她的身份显贵,娘家实力雄厚,而且她还明确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嫁的态度,但最后却也难逃脱匈奴“收继婚”的习俗。

这恰恰也说明匈奴发展到了后来,他们的“收继婚”习俗也已经沾染上了“恶俗”的影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