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五月份,一部英国农家乐真人秀突然在B站爆红吗?
不仅豆瓣高达9.6分。
烂番茄新鲜度也高达%。
最近它的第二季又播出了。评价依然好,豆瓣依然9.6。
不过,看一眼评论区你就发现,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整个的画风好像变了不少。
第一季的评论区,总结来说就俩字,离谱。
而第二季呢?
有人说“看哭了”。
有人说“太难了”。
甚至还有人说,这就是一部热血少年漫。
同一群人,同一个农场,同一档真人秀,怎么会变化这么大?
首先我们还是得回忆一下,第一季讲了些什么。
简单来说,《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一季就是一个英国国民级赛车节目的主持人,回家开农场的搞笑故事。
最大的笑点在于,老哥作为一个天天开超跑、身家过亿的超级有钱人,对于如何经营农场明明就一窍不通,又特别喜欢不懂装懂。
于是他每次说“我有一个新想法”,都会搞出一堆没用的骚操作。
比如什么开兰博基尼的拖拉机、用无人机来牧羊。
亲自给羊装电栅栏并且被电到。
剪羊毛被踢到关键部位。
整个纪录片看下来,最后还给你来了个非常欧·亨利式的结尾:
暴躁老哥一通氪金,在农场辛苦一整年,最终收入多少?
英镑。
折合人民币也就一千出头,简单来说,就是这一年白干了。
值得同情。
但是,也真的好好笑哦。
其实看第二季之前也有想过,第一季已经这么好笑了,能想出的整活点子都用完了,第二季还能拍什么呢?
《速度与激情》能直接飙车飚上太空,你们总不能也去月球种土豆吧?
好在,《克拉克森的农场》的确没有这么离谱,反而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创作方向。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它追求的不是一种感官层面的、噱头的升级,而是在内容层面切入得更深了。
在这一季里,老哥会做农活了、不犯低级错误了,甚至可以说是个有板有眼的农场主了。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的务农之路就能一帆风顺呢?
当然没有。
甚至是,更难了。
如果说第一季还只是新手村的话,第二季就是农场经营进阶版。
这一季一上来,老哥就提出了一个新想法,他想在农场里开一个餐厅。
为此他买了一群乳牛回来养(并惊叹于牛粪有多大)。
他研究了辣椒的一百种做法(在厨房咳成刀片嗓)。
整个农场洋溢在繁殖的快乐里。
因为母牛要生小牛。
母鸡也要生小鸡。
这样你才能在餐厅里吃到牛肉和鸡肉(写着写着我怎么饿了)。
当然,他也大兴土木,专门请人来搞设计和建筑,以求让食客们都能边吃饭边欣赏农场的美景。
看到这里,你不禁感慨,和上一季相比,老哥的做事风格靠谱多了,对吧?
只除了一点。
在做这一切前期筹备的时候,他还没有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而这个时候,他已经(白白地)花了二十五万英镑。
可能你也会觉得这事儿有点荒谬:一个农场主,在自家的农场开个餐厅,这种小事还要请示政府吗?
很遗憾,如果你是一个英国农场主的话,答案真就YES。
更离谱的是,老哥要征求的,也不仅仅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许可。
他要去找警察和交通部门交涉、要配合相关部门做考古调查、生态调查、要确认是否符合环保标准……
再往后还会发现,需要征得政府同意的,岂止这一件事。
你想在自家的矿场里挖石头,对不起,要申请垃圾倾倒许可。
你想在自家的农场里开商店,对不起,要申请建设停车场的许可。
你想赶走会传染结核病的獾,对不起,獾是保护动物不可以杀。
甚至于,你连在自家的农场里开一条新路……政府都说不行。
看到这里,我也和老哥一样露出同款痛苦面具:
为什么!!!
说好的农民当家做主呢!!!!
难道只是种个地养个牛,就这么难吗?!
想必,这就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吧。
官僚主义也并不仅仅体现在繁琐的流程、难以取悦的官员、无休无止的案头文件、互相推卸责任的官样文章。
还体现在复杂的邻里关系:老哥的农场本身,对于一部分村民来说,就是不受欢迎的存在。
(尽管真人秀节目大受欢迎)
从老哥的视角来看,真人秀是一块活招牌,网红经济拉动了当地的消费产业发展。
但对于本地人而言,名人的到来打破了当地安静的生活、旧有的秩序,他为村民们带来了他们完全不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