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巨亏裁员,美团苦练基本功,程维的格局

作者:老方(张凯)

专车的壁垒在于服务。快车的壁垒在于交易市场设计和技术能力,它是一个包括了技术、资本、效率、营销、品牌、政策等的全方位的竞争。大家总是容易把其他业务理解的很简单。你很难想像做一个搜索引擎,百度和Google需要三万人,做电商京东需要13万人,我跟左辉聊天,链家有18万员工。当然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把所有领域都做了,但本质上还是要敬畏每一个领域背后的深度。

年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在接受《财经》杂志时谈到了与美团点评的竞争,在采访中程维还借用了成吉思汗的五个霸气宣言:尔要战,便战!

文章的作者曾先后写过TMD(今日头条、美团点评和滴滴)三家公司创始人兼CEO,她认为,“如果说王兴关键词是战斗与思考,程维可能就是格局与关系了。”

时间拨到了年,我们回过头再看两者的变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许会对自己的创业生涯有些助益。

滴滴的日子不太好。

春节刚过,在年2月15日上午的月度全员会上,滴滴CEO程维宣布年继续聚焦出行主业,继续加大安全和合规投入、提升效率,对非主业进行“关停并转”,对业务重组带来的岗位重叠和绩效不达标的员工进行减员,整体裁员比例占到全员的15%,涉及人左右。

另外,在裁员的同时,滴滴将在安全技术、产品、司机管理、国际化方面加大投入,继续招聘人,预计年年底员工总数达到人。

实际上裁庸减冗对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正常的组织优化行为,现在媒体过度炒作滴滴裁员其实没有多少必要。

真正值得注意的不是滴滴裁员或裁减年终奖,而是滴滴年高达亿的巨额亏损。

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良性亏损是正常的,比如亚马逊都亏损了一二十年了,但亚马逊是把利润投资在了公司的长期竞争力上。

而滴滴呢,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滴滴年的亏损是25亿元,从亏25亿到亏亿,只用了一年时间,这数字也太恐怖了吧。

要知道,滴滴司机可不是滴滴的员工啊,司机自己带车自己加油,只是通过滴滴平台的中介联系乘客而已,一天几千万次的订单量,滴滴应该是大赚特赚才对嘛。

我们不禁要问,滴滴到底怎么了?

滴滴的答案是补贴。

众多周知,滴滴之所以能从网约车领域杀出来,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功不可没,史称“网约车大战”。

一些初期的网约车司机和乘客应该还对滴滴、快的的疯狂补贴大战记忆犹新。

根据最简单的市场资本定律,这些真金白银的烧钱补贴肯定是要有人买单的,资本最关心回报,资本也只关心回报。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资本是助推你的,你早晚还要还回去。

按说滴滴已经垄断了中国90%网约车市场,接下来按照资本的逻辑,不就应该是培育好市场后开始“剪羊毛”了吗?

从大数据“杀熟”传闻,到乘车费用上涨,再到司机的抽成从25%上涨到30%,无不在验证滴滴开始收获了。

春节期间乘客叫车要多加几块钱,说是给司机的红包补贴,滴滴本身也不用出钱,多完美的生意逻辑,这种生意怎么可能还是亏损呢?

程维似乎也要觉得不应该,在去年初,他还踌躇满志的说,滴滴预计年将实现盈利,盈利大概为10亿美元!

有两个原因。

滴滴财报显示,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亿元。

以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强势地位,之所以还要继续投入巨额资金补贴司机,注意不是补贴乘客,是因为乘客、网约车用户已经养成了通过网约车平台下单叫车的习惯。

所谓衣食住行,出行是刚需,人们一旦习惯了高效率的出行方式,就再也回不到招手打出租车的过去了,这个过程不可逆。

而司机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不规范、不良的司机和车辆逐渐被清退,那些优质的网约车司机就成为网约车商业模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且打车市场现在已进入存量市场,滴滴还要面对后来者的挑战,美团出行、高德和传统厂商等企业也在虎视眈眈,想要在出行领域分一杯羹。

所以滴滴是抽车抽的厉害,补贴也补的厉害,一些优质的司机光补贴收入就能占到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安全问题,程维表示,滴滴年业务将围绕两个关键词“安全”和“效率”运转:安全是为了解决生死问题,效率是为了解决巨额亏损问题。

顺风车的案件真的让滴滴站到了生死的边缘,但这能怪谁呢?

在程维和柳青的道歉信里,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

六年前出发的时候,我们坚定地认为可以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但经历的悲剧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因为我们的无知自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知道,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好胜心盖过了初心。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很多同事开始动摇,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做正确的事,全公司开始深刻检视甚至质疑我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正确的。大家陷入了自我审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所以,还是要怪自己,怪自己忘了初心,怪自己缺乏敬畏之心,怪自己无知自大。

好胜心盖过了初心,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不是为了服务用户,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

对于滴滴的软肋,程维和柳青当然心知肚明,在月度全员会上滴滴总裁柳青提到了“抽成”(Takerate)和“补贴”问题,她表示,滴滴管理层正在认真思考业务模式,会做积极探索,既能激励好司机,在高峰期供需失衡时高效调度有限运力,尽最大可能满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证公平性。

另外,由于柳青的投行背景,滴滴也在投资领域如鱼得水,滴滴通过投资和并购在出行市场多有落子,而且滴滴还在东南亚、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展开业务,据招聘公告显示,滴滴出行正在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招聘经理,计划在拉丁美洲一些增长最快的市场与美国对手Uber展开竞争。

总之,滴滴的业务触角已经伸入外卖、共享巴士、网络安全、共享单车、网络安全、二手车、云计算、网络安全、无人驾驶和金融等领域。

通过打车切入,建造立体的“全方位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的商业模式是可以自洽的,程维的格局还是有的。

如果说滴滴还有什么命门,大概就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滴滴对用户的时间没有多少占用,它不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