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包不同的观点
这两天,有关“央行降息”的传闻不胫而走,地产圈和股民圈对加息的讨论尤为热烈。
网上流传的消息是:
从6月21号之后,各大银行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将会下调。
消息传出来,很多人都大喊:新一轮经济周期要来了!兴奋异常。
但又搞得人一头雾水,因为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通胀压力,如果是加息来收紧流动性那倒不会感到诧异,这降息是闹那般?消息是真的吗?
01
“降息”是真的吗?
本着追本溯源的精神,挖出了银行降息消息的具体来源。
根源在于月初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
6月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5家核心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当前利率定价秩序总体稳定。近年来,人民银行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并指出要持续发挥利率自律机制重要作用,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开会定了调,各大商业银行就要跟进。
国内商业银行便根据这一次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的要求,优化存款利率,实施自主合理定价。
于是在6月19日,多家银行向分行下发调整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的通知。哪知道市场反应过于激烈,大额存单突遭抢购,便有了“央行降息”的网络消息。
券商中国为此还对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进行过采访,发现近日前来问询大额存单的人很多,因为过了这个周末,不少存款产品的利率要下调。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工行某分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从3.85%直接下调到3.25%,调整幅度达到60个BP。此外,一年期、两年期存款产品也将全部下调利率。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这次的银行降息和“央行降息”没一毛钱关系!是商业银行针对市场竞争的自主定价行为。
央行存款基准利率自从年10月24日以来,就一直没有改变过!
说白了,央行现下没有全面降息的打算,只是商业银行的局部调整罢了。
02
中国降息VS美国加息
尽管事件被一传十,十传百的误传,也有不少自媒体添油加醋地胡说。但不得不重视各大商业银行对存款利率的下调动作,可能是在释放一些信号。
在中国传出降息的传闻之前,美国的央行——美联储,刚刚开完会,作出了鹰派姿态,高调释放加息信号。
美联储本次议息会议之后,鹰派超预期,给出了加息两次的鹰派预期,但对于市场最为关心的今年下半年如何缩减购债规模,却语焉不详,由此引发了全球市场波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元指数走势按照美国总统的任期进行划分,共和党政府执政时期,美元指数多数趋于回落,而民主党政府执政时期,美元指数常有所上移。
这与两党执政思路差别有关,民主党政府为拉拢团结国际盟友,势必需要加强美国信用。
现在拜登的策略便是团结盟友,围堵中国;那么为了保持美元币值强势,收缩早已泛滥的美元,加息便势在必行。
并且拜登政府与特朗普政府完全不同,特朗普在华盛顿没什么根基,精英阶层基本不鸟他,甚至要掣他的肘,跟美联储隔空对骂也是家常便饭;而拜登作为40年的老政客,在美国政商界树大根深;去年大选前,民主党也完成了党内统一和思想一致化,国会、美联储以及他自己的团队,配合度都非常高。因此美联储大概率是要配合拜登的政策。
美国一旦加息,中国不可能傻傻坐等什么都不做,必然要降息应对。
因为美国单方面的加息,就是对其他国家的一次收割。
美联储自疫情爆发后,启动核动力印钞机,目的就是要推高美国自己股价,房价,物价。这样,美联储就有理由启动紧缩周期(加息周期),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游荡在世界市场之外的美元热钱会开始回流美国;大量资本离开,把其他国家的资本价格打回原形。由此再抄底,购入优质资产,完成一轮剪羊毛。
中国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用降息应对美国加息。
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由于疫苗的接种,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其产业链、供应链在恢复,对于中国商品的依赖属性开始降低。
从5月份出口数据看,出口同比增长27.9%,较前值回落4.4个百分点。疫情时的出口旺盛周期即将步入拐点。
而在这之前,人民币的币值上升非常迅猛。年初,人民币汇率贬值到7.1元,疫情发生后挺进了6.3元区间。
众所周知,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导致中国商品失去价格优势,从而影响出口。因此,人民币有通过降息来压低币值过快升值势头的需要。
尽管近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已有小幅度贬值,但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所以,这一次放开一些缺口给商业银行,让他们实质性降低存款利率,很有可能是央行在做压力测试,试探市场对于降息后的反应,为以后可能到来的普遍降息探探风。
03
央行的顾虑
如果要央行出政策,来调整法定基准利率,其实顾虑有不少,导致在降息方面非常谨慎。
实际上,央行的降息空间在年的降息周期中,基本耗尽了政策空间,再降息的效用难以对冲负面影响,所以央行一直都把降息捏在手上不敢用。
现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1.75%。但凡稍微有那么一丁点理财意识的人都有不会去存定期。随便买个什么理财产品都能到年化3.2-3.8%以上,稍微好点的能到4%以上,对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增加流动性没什么用;更不可能靠降息来刺激居民消费或企业投资。
并且,中国的实际利率已经进入负利率时代。实际利率计算方法是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如果以CPI为考量通胀指标,年中国通胀率为2.42%,中国实际利率为-0.67%;如果以M2增长为考量通胀指标,年中国通胀率为7.8%,实际利率为-6.05%。不管是哪种计算方法,中国的实际利率为负已是不争的事实。
负利率等于是在剥削存款人,把钱存到银行后,通货膨胀在不断侵吞货币购买力,越存钱越少。例如存进银行块,一年利息2%,到期得本息共计元;结果通胀10%,存一年只得块,还得倒贴块。
如果这个时候再降息,对存款人太不公平,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因为相当于间接加剧通胀对普通人的剥削。
此外,如果存款利率继续降低,存款流失也会变得更严重。本来存定期的人就不多,再降息只会更少。存款是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都跑了的话,银行受挤兑的压力便会增大,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出现钱荒。
04
全面降息会来吗?
降息是除了降准以外另一种扩充流动性的办法,虽没有直接向市场投放资金,不过降低了全市场的资金成本,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对经济影响显著。
在输入型通胀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降息是不可取的逆向操作。但这次商业银行在局部的利息调整,又更像是央行提前做的市场测试。同时,5月份的经济数据地产与出口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国内CPI增速也维持在低位运行,促使全面降息的因素也在积累、发酵。
相比短期的放水行为降准,降息能更长远的对经济产生正向的影响。因此,不能打包票说真的不会全面降息。
一旦全面降息,对于各行各业都是利好。首先,银行去年1.5万亿用于经营贷,支持实体(房地产)迅速复工复产,走出疫情;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帮助银行扩大存贷款利差,充实银行利润。
其次,降息释放的流动性能减缓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间接增加业绩,尤其是对于高杠杆的行业,如房地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