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蒙古马精神育新机开新局谱新篇永远

“红色嫩芽”一路芬芳在内蒙古,有这样一只队伍人人都知道,见到他们就欢喜,他们就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之意。乌兰牧骑代代相传,培育了一种精神——迎风雪、冒寒暑,不畏艰苦长期在戈壁、草原上为群众演出服务;进农户、接地气、留下的是社会主义文艺作品。乌兰牧骑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郝明飞是现任乌兰牧骑队长,他的父母就是老一辈的乌兰牧骑演员,生长在乌兰牧骑世家的他,从小就对乌兰牧骑有着一种情感。从此,乌兰牧骑成为他永远割舍不了的事业,成为他生命中永远忘不掉的情结。年,郝明飞的女儿郝天盟考入了乌兰牧骑,成为新一代乌兰牧骑人,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前进。郝天盟说,乌兰牧骑的精神代代相传,父辈的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农牧民,他们是在用牧民们的语言演出。今年已经65周岁的李亚君是第一代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她回忆说:“当时我刚刚16、17岁,下乡演出常常两个多月不回家。放牧、剪羊毛、挤奶、洗衣服、做饭。农牧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现在她不断的感叹,乌兰牧骑现在越来越好。而声乐演员梁健、舞蹈演员古鹏程、民乐演员陈辉,都是从小结缘乌兰牧骑,也是因为乌兰牧骑,为他们选定了未来的方向。即使见过了都市的繁华与喧闹,他们也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回到田间地头给老百姓们演出。文艺轻骑兵一路向前乌兰牧骑的演员们在前往扶贫村进行演出的路上,唱起了《永远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多年来,以分散演出、流动演出等多种形式,奔波在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厂矿、边防连队以及学校、敬老院等地,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为人民群众和农牧民送去了欢乐,也传播了国家的方针政策。年至年共演出场,疫情期间编排文艺作品84个,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演出中最常见的舞蹈和歌曲,都是根据扎兰屯人民生产、劳作的场景创作出来的。正因为带着民族的“露珠”和“泥土味”,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赢得了人们的欢迎。乌兰牧骑人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人民需要艺术,乌兰牧骑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们致力于新时代文艺创新,把好的作品奉献给群众。乌兰牧骑队员齐努力,传递着草原上永远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记者:安琪刘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