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药神在您点头之前,他们得先活着

文/提壶山人

砍大山

《我不是药神》7月6日首映,我去看了,轻松愉快地进了影院,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出影院的时候仍然心情沉重。

首映当天买票,才知道这电影有多火热,大多数影院都爆满,好不容易找到有票的,也只剩边角座了。

电影刚上映,所以这里不会过多涉及剧情。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我们除了有世界最高峰,还有举世闻名的几座大山。

《我不是药神》打算撩其中一座大山——医疗。

我们每年产出好几百部电影,如果其中有十几部《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电影,我们的生存环境应该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

所以,我非常支持这样的电影,既有很棒的观赏性,又有额外收获。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与印度的《摔跤吧爸爸》、韩国的《熔炉》相比,认为这是一部可能会改变国家的电影。

说改变国家,这话有些夸大,包括《摔跤吧爸爸》和《熔炉》,都不能说是改变了国家,只能说改变了相应的秩序和认知。

生命有价,而且被严重高估了

这个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所以对现实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徐峥饰演的主角程勇,本来是卖印度神油的,穷到付不起房租,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请他去印度代购一种叫格列宁的抗癌药,用以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瑞士正版的格列宁,一瓶四万左右,是一个月的药量,一年要花四十多万,而且还不能治愈,只能是控制病情,也就是花巨款续命。

大多数病人,根本吃不起这个药,只有等死,或者花光了整个家庭的积蓄然后死去。

这个时候,很多病人应该觉得自己的命没有那么值钱,可是医药机构很客气,还是给予他们畸高的估值。

他们其实希望自己贱如草芥,一文不值。

但是,戏中有一句台词说:命,就是钱。

知道你再自视卑微,都还有求生的欲望,这就能来钱。

象牙、熊胆、貂皮、鹿耸、犀牛角、鲨鱼翅……都是由于猎人的抬爱,才被摘走的。

有的病人知道自己的身体就是个无底洞,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自杀。

然而,在印度有仿制正版的格列宁,药效几乎与正版的一样,零售价才卖元一瓶,代理价才元。

但是,这种印度格列宁,由于法律问题,在中国是违禁药,无论是销售还是购买都是违法的。

这样的低价格,无疑给病人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很多家庭都可以勉强承受,因此,印度格列宁成了这个群体的续命神药。

如果警察捣毁这个销售渠道,就等于断了这个群体的活路。

天价合理说:有暴利,才有动力

这个电影选的角度很刁,把各方的冲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各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里除了那个医药代表比较招人讨厌,几乎没有什么反面人物,不像《熔炉》有很多十恶不赦的角色,正邪鲜明对立。

这其实是为了电影能够顺利与观众见面,将锋芒收了起来。

在这样的审核环境之下,主创人员应该是做了最大的努力。

电影欲言又止,但是已经在努力撕开一道口子,使观众可以从中看到问题的所在。

病人吃不起天价正版药,法律又不允许销售仿制药,病人想活下去,警察要执法,这一组矛盾,似乎难住了不少人。

隐去了主要责任方,是这个电影能够面世的基础。

药企,警方,医院,病人,代购,到底哪一方出了问题?

医药代表的观点是:我们的药价是合理合法的。

这也是本片争议的焦点之一。

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完全赞同医药代表的观点。

还有不少人写文章为此辩护、解释,概括来讲,就是劝大家千万不要怪药企定了天价,因为没有暴利的话,他们就不会有研发新药的动力,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没药吃。

结论是,药商才是药神,天价药是合理合法的,没有暴利,就没有动力。

水涨船高,回不去的欲望

他们还顺手从别的文章里复制一些数据来证明,研发药物的成本如何的高昂,所以必须以天价来回收成本。

甚至有的人,觉出本片有同情穷苦病人的倾向,感觉委屈了药企,所以非常恼火,发誓不看这部电影。

电影中另一个药贩子张长林把仿制格列宁的药价涨到两万一瓶之后,病人就不护着他了,所以没多久就被查了。

请注意,病人自己的续命药,只能从张长林的手中购买,如果张长林出事,会直接要了自己的性命,即便这样,也没人护着张长林了。就因为他的要价太黑。

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没病的人,相当卖力地护着以天价售药的药企。

这是挺幽默的现象。

河神保护一方安宁,所以跟当地居民要童男童女吃,也是合理的?

如果发一场瘟疫,掌握专利药品的人能不能漫天要价?

不管是谁,只要掌握了议价权,就只有屠戮弱势一方这一条路吗?

这几天到处看见有人说,药企研发一个新药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亿美元经费。这个数据,有多少水分、泡沫?

这个前提如果弄错了,剩下的都是扯淡。

这个影片的真正意义,不是让你只盯着格列宁这一种药,否则就辜负了主创人员的良苦用心。

还有多少疯狂暴利的药物,要么是高价出厂,医院高回扣,不与病人直接交易,医院摇身一变,身价涨了千百倍,这种情况还见得少吗?

请看业内人士曝料的录像。

另外,为什么认定研发人员就是要暴利才肯干活儿?这中间有多少暴利产生于与研发无关的环节?

相信总有一些人,不图暴利,只需合理的报酬,就愿意为了人类的健康而工作。

真正岁月静好的年代,不都这样么?

如今,张三不吃死孩子——活人惯的。

古今中外的医者,难道都是躺在金山银山之上做研究的吗?

医疗不是生意

片中有一句传颂度最高的台词是: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这个口子越撕越大,聊的不止是一种药,一种病,一个领域。

在大病面前,什么工薪阶层中产阶层,都患上了穷病。

收割的范围越来越大。

生老病死,病是最难熬的一关。

所以,医疗最不应该当成生意来做。

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现在看来这话跟不上时代了,货算什么,病人应该跪下来哀求:不贵救命之药。

不是什么都可以追求短利的。

而现在的医药生意越来越红火。

读一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可曾有羞愧之心?

本来就是不幸的群体,还要被割韭菜,承受各种比疾病还可怕的压力。

哪怕站在药企的利益方面考虑,这种天价也是不合理的,大多数病人吃不起这个药,很快就死了,也就断了财路了。如果以病人家庭能够承受的价格出售,他们就能花钱买命,简直是活生生的摇钱树,多活一天,药企就能多一份收入。

杀鸡取卵的作法,很不科学。

他们不屑挣这种小钱,所以印度药企就把病人领走了。

影片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

瑞士诺瓦公司,拥有格列宁的专利。

而印度仿制格列宁的药企,有人认为侵犯了瑞士公司的版权,网上还有人骂,说印度药企是小偷。

有人说印度药企没有侵权,这个是有法律依据的,而且是国际条约,并没有不尊重专利制度。

退一步讲,印度政府允许格列宁等药合法生产,假如真的是侵权了,被人指责是在耍流氓,那么,这个流氓对于民众的健康,有担当,值得点赞。

世界上那么多的天价药物,如果一定要买正版的,印度绝大多数民众都买不起,你是看着他们死呢,还是试着违反一下一些没有达成共识的规定呢?

因此,印度成了全世界穷人的药房。

要切记,现实的情况是,穷人不买仿制药,必死。从救命的角度来看,印度奇功一件。所以,这个流氓的帽子,戴就戴了,值得。

人命关天,法条绝非天条

代购者程勇的观点是: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要知道,这些购买仿制药的穷人,几乎不是正版药的目标客户,他们要么吃仿制药,要么死去。

经济条件好的病人,多是吃正版药,他们不想冒险,毕竟正版的还是更安全。

这样一看,正版药企所损失的利益其实并不大,而病人则可以获得生命的延续。

当然,正版药企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可以理解。

但是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一些人和单位,很令人失望。

比如医生说,病人如果私自服用仿制药,很多医生会拒绝治疗。

作为医生,病人喝了敌敌畏都收治,为什么吃过仿制药就不收了?

医院有深度的利益捆绑。

这是防止病人购买仿制药的手段之一。

公安局的郝局长,上级给了他很大压力,所以火急火燎的要揪出销售印度格列宁的药贩子。

片中虽然没有交待他的上级与瑞士诺瓦公司有什么利益关系,但是可以看出,他们上层已经聊好了,所以必须给药企看家护院。

这个事情,已经构成了这样的因果关系,他们早一天抓到程勇,病人就早一天离开这个世界。

药企在催促,局长不得不遵从,只好逼迫属下前去索命。

警察曹斌知道轻重,所以不想再往下查。

郝局长说:法大于情的事情你见得还少吗?我们作为执法者,就应该站在法律这一边。

这是要逼着观众咒他全家不健康啊。

这时候我听到现场很多观众发出非常不满的声音:屁。

看到大家共同认为局长这句话就是个屁,我很欣慰。

当然,即便这样,郝局长也不是反派,他也反感那位医药代表,他只是不知不觉地成了资本手中的刀。

没有将心比心的前提,很多条例,到最后都可能沦为地狱条例。

前些年,还有专家提议收呼吸税、放屁税呢,这要是真听了他们的意见,形成了法条,很多人就不只是没钱治病了,可能还没钱喘气,没钱放屁。

我们所遵守的东西,有时候,可能是一些食肉专家的屠刀。

别什么都假装是法与情的冲突,很多时候,还远不到那个高度。很多时候,只是肉与刀的冲突。

人命关天,法条绝非天条。

在您点头之前,他们得先活着

大家都看得出来,本片的主要意义是,呼吁医疗秩序合理调整。

这是大家都期盼的。

这个电影和现实中的原型,都有一个相对阳光的结局。

然而,秩序是一个庞然大物,动作缓慢,很多时候,等它作出改变再吃药,恐怕早就投胎好几回了。

尽管这个世界正值难熬的岁月,也挡不住人们对这里的留恋。

由于一些曲折,印度格列宁在上海断货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死了一大批。

这些病苦之人,没有多少时间听各方扯道理。

关于抗癌药格列宁的故事,我们先不说中间搭进去多少血泪,结局还算阳光。

但是,格列宁以外的,成千上万种药物和患病群体,这些故事可能才刚开头,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距离阳光的结局还有漫长的崎途,他们该怎么办?

这就是本片为我们撕开的口子。

是挨个的把格列宁的故事重演一遍吗?

一位患病的大妈说:领导,求你件事,别再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它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

谁家能没遇上个病人呢,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

你们把他抓走了,我们都得等死,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行吗?

拷问的不只是领导,是所有人。

医药代表说,我们需要暴利来支持研发,所以我们的药价是合理合法的。

这个观点有广泛的支持者,包括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著名公知。

局长说,我们要站在法律这一边。

这个观点也有广泛的支持者。

医生说,吃过违禁药,我们拒绝治疗。

这个观点有支持者。

秩序说,调整、完善需要时间,需要严密的计算。

这个观点有支持者。

有人说,仿制药企是小偷。

这个观点有支持者。

各有各的道理。

病人想活下去,行吗?

没人回答。

或者答案过于杂乱,内耗太大,不能集中成一股力量。

对苦难的同情,是希望的光芒

《我不是药神》会不会改变一些秩序,要看在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人同情苦难,还有多少能被苦难触动的灵魂。

《熔炉》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并不是韩国的制度先天优良。

如果没有了良知,宇宙中还有什么制度可以管得住人?

如果苦难还能打动我们,一切事情都好解决,以人为本,再纠结的矛盾,总能商量出一个好的方案。

如果我们面对苦难无动于衷,那么,别说大的改变,就算挪一挪桌子,都是要流血的。

如果所有人都学会了躲在秩序、套路的背后捍卫一己私利,这就是一个死局。

无解。

电影中,程勇从一个混混变成英雄,是因为他同情病人的苦难。

他在病房外面听到吕受益的惨叫声,便抛弃了以前的市侩观念,决定再次冒着坐牢的风险去帮忙病人。

代购印度格列宁需要倒贴钱的时候,他觉得,这是把以前赚病人的钱还给病人。

还回去,这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想法。

这年头,有多少人,割韭菜、剪羊毛的时候是何等理直气壮。想让他们多少返还一点,是多么幽默的事情。

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的程勇,刚刚过上富足的生活,对他来说,就像在大海之中抓住了一根浮木。但是他同情那些病人,为此甘愿将既得的利益还回去,甚至可以为此坐牢。

黄毛是一个白血病人,但是他把抢来的药,分给其他病人。他为了保护程勇和药品,作出最大的牺牲。

一名警官为了给病人留活路,拒绝办案,宁愿承担一切后果。

连卖假药的惯犯,为了病人能够继续吃到印度仿制药,都敢蔑视警察关于减罪的提示,拒绝供出药贩子。

面对苦难的时候,他们的灵魂被触动,并且愿意为此作出改变,牺牲自身的利益。

这些人性的光芒,才是文明的曙光。

前面说到,病人吃不起天价正版药,法律又不允许销售仿制药,病人想活下去,警察要执法,这一组矛盾,似乎是那么的无懈可击。

假如,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找不到问题的所在,感觉一切都很正确,那么,大概是我们都得了冷血病,比白血病更可怕的一种病。

在场的观众,很多都在低声抽泣,坐在我左边的女生,不停抹眼泪。

刚才,在朋友圈又看到一位朋友被《我不是药神》深深感动。

发自内心的感动,是希望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