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毛剪子咔嚓响Clickgothe

《羊毛剪子咔嚓响》苏莲托(原创)

一首脍炙人口的澳大利亚民歌,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小的洲,同时亦是全世界 的岛屿。它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

《羊毛剪子咔嚓响》显然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有着直接联系。

歌词:

剪羊毛的老工人站在板壁旁,枯瘠的手握着羊毛剪刀,两只眼睛盯着那老母羊,剪下母羊的毛他就将优胜者赶上。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涂焦油的青年等候在一旁,油呼呼的手提着一只油罐,眼看一只老羊背上受了伤,她就赶快提着油罐上前来帮忙。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剪完羊毛人人领到报偿,捆上你的行囊快把路赶,我们来到一间小酒馆,招呼路过的弟兄大家痛快喝一番。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剪羊毛的老工人站在柜台旁,手捏着酒杯他凝神思量,木通里的酒就要被人喝完,拼死干活,拼命喝酒,没有好下场。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

从歌词可以看出,这首民歌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了。澳大利亚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之称。但是在科学技术较之过去已有了高度发展的今天,剪羊毛已经用不着人工剪了,而是用一种专门的机器剪,这就是剪羊毛机。

从澳大利亚剪羊毛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前进的脚步。

澳大利亚是不是素来就是以养羊业为主的国家呢?不是的。

从澳大利亚的历史看,过去——17世纪以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大约只有30万土著人居住。1770年4月19日,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登陆,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殖民地。那时澳大利亚并没有羊。据说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有着这样的故事。

1788年1月26日,英国首批移民到达澳在利亚。在这一年,菲利普船长率船队从英格兰前往澳大利亚殖民区的途中经过南非时,把当地的一只公羊和几只母羊带到了悉尼。菲利普船长的目的只是为了吃鲜肉并没有想到其它的。

年,英国海军上校亨利·沃特豪斯又奉命率领一批移民到澳大利亚殖民地垦荒,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又从商人手中买下26只西班牙产的美利奴羊并将其带到澳大利亚,于是,这批美利奴羊成为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早的羊群。

另一种说法是:年,英国军人 中尉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在这里,他发现了许多天然优质牧草,而且这里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又没有大型食肉猛兽,是非常适合放牧的良好场所。于是,年, 就从一名商人手中买了一批大约30余只美利奴羊,在新南威尔士殖民区开始放养。从此,羊在澳大利亚迅速繁殖起来。

二百多年过去了,养羊业已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产业,澳大利亚的羊毛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仅毛羊一项年收入就达60亿澳元。同时澳大利亚的羊肉出口也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新西兰,活羊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

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使养羊业发展兴盛起来的是澳大利亚众多牧场的牧场工人。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工人们就要开始剪羊毛。剪羊毛是一个繁重而又枯燥的体力劳动。劳动的强度和生存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拚命工作。

我们可以从歌词中看到这种劳动的强度。

“剪羊毛的老工人站在板壁旁,枯瘠的手握着羊毛剪刀,两只眼睛盯着那老母羊,剪下母羊的毛他就将优胜者赶上。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

“剪羊毛的老工人站在柜台旁,手捏着酒杯他凝神思量,木通里的酒就要被人喝完,拼死干活,拼命喝酒,没有好下场。”

“剪完羊毛人人领到报偿,捆上你的行囊快把路赶,我们来到一间小酒馆,招呼路过的弟兄大家痛快喝一番。”

生存的压力让老工人不得不在这一行继续干下去,那一双“枯瘠的手”说明了他一生的辛劳,这双手“捏着酒杯他凝神思量,木通里的酒就要被人喝完,拼死干活,拼命喝酒,没有好下场。”这是他一生的总结,劳动强度大,需要喝酒来解除身体上的疲劳,而一生的辛劳也没能给他带来财富和幸福。每一次剪完羊毛还是“捆上你的行囊快把路赶”。

可见,财富聚集在牧场主手里,劳动者到头来始终是两手空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是无数的劳动者血汗浇灌出来的。但是,这首民歌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另一面。整个民歌的基调是轻松、活泼的。歌曲为4/4拍,演唱要求中速,活泼地。而4/4拍在强弱规律上就是强、弱、次强、弱,曲调上有一种起伏感,跳跃感,易于抒发愉快、喜悦的心情。从歌词方面看,歌词一共有四段,每一段歌词的后半部都一样,即:“羊毛剪子咔嚓响,低弯着腰来剪子动得欢。那优胜者抬头发现刚好被人赶上,嘴里不停骂着老头和那老母羊。”

这首民歌欢快的基调我们还可以从另一首澳大利亚儿童歌曲《剪羊毛》中看到,这首歌曲和《羊毛剪子咔嚓响》运用的是同一段曲谱,但歌词却非常优美。它的歌词如下:

河那边草原呈现白色一片/好象是白云从天空飘临/你看那周围雪堆象冬天/这是我们在剪羊毛/剪羊毛/洁白的羊毛象丝绵/锋利的剪子喀嚓响/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

绵羊你别发抖呀你别害怕/别担心你的旧皮袄/炎热的夏天你用不到它/秋天你又穿上新皮袄/新皮袄/洁白的羊毛象丝绵/锋利的剪子喀嚓响/只要我们大家努力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来到/幸福生活一定来到来到

当然,音乐的欢快、活泼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澳大利亚已经改用机器剪羊毛了。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一家羊毛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代替人剪羊毛的机器。剪羊毛机有六个传感器,可分别测量羊的皮肤种类、身材高矮、羊毛长度和弯曲度等数据,然后用微电脑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确定 剪毛程序, 由机械手执行剪毛指令。

剪毛时剪子只是贴着羊的皮肤,不会对羊造成皮肉 。用这种机器剪羊毛,剪完一只羊的毛只需三分钟。同时,它还能将剪下的毛进行分类、打包、运输和库房堆放等作业。

其实,现在在澳大利亚举办的剪羊毛活动中,参赛选手剪羊毛的速度也已经达了了三分钟剪完一只了。当然,作为民间活动,剪羊毛比赛带有娱乐和竞技的性质,剪羊毛已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民族风尚,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剪羊毛本身,这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历史风貌的展现。

在澳大利亚,羊做为一种动物,它是和平、温顺的象征。

每年8月14日,澳大利亚人都要为羊过一次节。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牧人们开始燃放爆竹焰火,向自己饲养的羊群布道贺喜,然后赶着羊群到一块水草丰美的地方放牧,任其自由吃草、追逐、玩耍,同时,在这一天,许多牧羊人都自觉地暂停吃羊肉,暂停剪羊毛。

澳大利亚已经将养羊业纳入了国家的历史,在墨尔本建有澳大利亚国家羊毛博物馆,专门介绍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史。该博物馆于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

当然澳大利亚还有美丽的风景,有袋鼠、有悉尼歌剧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