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味道之六七剪羊毛后山一绝

北京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9092833.html

张俊家乡味道(六)南闪丹虽然贫穷落后,但南闪丹人却非常的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颇有吐口唾沫砸个坑的英雄气概。六七十年代的南闪丹地大物不博,丰收不丰产,人们早出晚归,辛辛苦苦,到年底一算帐,挣不了几个钱,真是付出不少得到的不多。汗水在南闪丹不值钱,但南闪丹人舍得付出,从不怨天怨地,第二年仍然一如既往、挥汗如雨。虽然没有钱,但谁家没有事呢?娶媳妇、娉姑娘、生个病、住个院、孩子上学等等,这些都需要钱。怎么办?借。向亲戚借、向朋友借、向邻居借。最终钱也借到了,事也办完了,那什么时候还钱呢?农村一年一般只在两个时间段能够有收入,一个是上半年剪羊毛卖的钱,另一个就是秋天粜粮的钱,于是借钱的和被借的就眼巴巴的盼望着剪羊毛日期和秋收的到来。六月初,就可以剪羊毛了。人们在每天串门的过程中,就已经进行了沟通,哪天剪谁家,然后再剪谁家,基本都安排的妥妥的。剪羊毛一般从早晨开始,各自带着剪子来到了约好的羊群。把羊放倒,捆住羊腿,就可以剪了。剪羊毛看似简单,实际也是一个技术活,一不小心就剪到了羊的肉。羊疼得咩咩的叫,人也心疼的手发抖,一不小心又一个口子,遭来大家伙的哈哈大笑。剪好的羊毛堆在一起装入麻袋或麻包,时刻准备出售。大集体时代及改革开放初期,周边的供销社收购羊毛都是一个价,但是行情是会变化的,今天也许和明天就不一样。于是难题摆在了人们面前,卖还是不卖,卖了,万一过几天涨价就亏了。不卖,过几天跌价就后悔了。这种不对称信息始终折磨着人们,直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才渐渐的透明起来。人们聚在一起,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也商量不出个结果,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岁月不知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于是各自驼上自家的羊毛去供销社一卖了之。看着嘎嘣脆的崭新票子,甭提多高兴了,不过,只能解解眼馋,赶紧还钱去,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于是昂着头,挺着胸,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去还钱。一进门,赶紧捧上钱,满脸笑容,说着感谢的话,这样收钱的高兴,觉得你是一个讲良心的人,以后再遇上马高蹬短的时候还能张口借来。以前农村借钱没有利息,讲的是父一辈子一辈的交情,头不对、关系不密切的,趁早嘴也不好意思张,张了也白张。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规律逐渐渗透并改变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借钱计算利息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和适应。后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南方崛起了许许多多的乡镇企业,羊毛的需求急剧增加。私人公司开始收购羊毛,他们多少钱收的多少钱卖掉,不赚取差价。无利不起早,他们在收购的羊毛里疯狂的裹土,这样羊毛的重量就会增加。有一学一,南闪丹人也有胆大的往羊毛里裹土,为了增加粘性,还倒上红糖水。火红的年代,沸腾的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过错,生活会原谅你们的,一笑了之罢了。南闪丹人除了过大年,就属粜粮最热闹了。粜粮,就是向国家交公粮,剩余的就可以卖了属于自己。赶上好收成,人们更加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搭帮着一起拉着粮食去粮站粜粮。辛辛苦苦这一年只等这一天,辛辛苦苦这一年,只为这一天。在粮站,大家守规矩,排好队,按照粮站的程序一项一项的过,验粮、定级、过泵、领钱。收成好,粮价再高点,就能卖个好价钱,过年就能为家里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从里到外换得一身新。收成不好,就只能给老人女人和小孩买衣服,男人就凑乎着只添置一件能出门穿的外衣。但往往是收成好的年头,粮价不高,收成不好,但粮价却蹭蹭蹭的往上涨。人们不由得长吁短叹:奇了怪了,种了一辈子地,楞是没搞明白这粮价的变化。后来学了一篇文章《多收了三五斗》,才真正搞明白粮多价低伤农的问题。农民啊!是最最活的不容易的,什么苦都得受,什么罪都得遭,什么白眼都得看,这咋活呀?一个字“熬”,也只有熬,一天一天的熬,一年一年的熬,终于熬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包产到户、进入习近平新时代,现在不就过上好日子了吗?总之,粜粮的这一天,热闹的相当于赶大集。人们底气足了,腰杆硬了,嗓门也高了,大把的票子揣在怀里,小把的票子攥在手里,争先恐后的挤在供销社的柜台前买这买那。他们好像不再是谨小慎微的农民,而是掌握命运的上帝。他们带着希望而去,带着满足而归。男人把给家里买的所有东西统统都堆在炕上或柜顶上,尽情展示着胜利的果实。在亲人们的惊讶声中,男人吸着自己犒劳自己的官厅牌香烟,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在家里人高兴的笑声里,完全忘却了种地时从种到收的辛苦,完全忘却了汗水摔八瓣的艰难,这就是南闪丹的男人,真正的爷们儿,站起一根棍,躺下棍一根,任凭风吹雨打,无论艰难险阻,都不能撼动南闪丹人坚强不屈的奋斗意志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南闪丹人———真服了!家乡味道(七)南闪丹土质不肥沃,水源不充足,基本就是靠天吃饭,生产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荞麦。经济作物主要有菜籽、胡麻。蔬菜主要是土豆,园坊子种一些萝卜、大白菜、葱、芥菜、和圆白菜。南闪丹的人们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围绕着土豆安排吃法。烩菜放土豆,包包子放土豆,包饺子放土豆,烙馅饼放土豆,还有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炒土豆条,炒土豆丁,也不知是人们离不开土豆,还是土豆离不开人们,总之,人们把土豆吃到了极致,吃的肚皮顶呱呱,吃的脸上笑哈哈。南闪丹人还酷爱吃面条,不过不把面条叫面条,而叫疙瘩子,而疙瘩子却叫做拌汤,叫法有点晕。拌汤是人们为了节省粮食,是全体村民经过长期摸索琢磨出来的劳动成果。后来在城里也见到了这种一模一样的汤,美其名曰为“疙瘩汤”。做法很简单,锅里烧开水,放土豆条或圆白菜,抓一把面在盆里,倒一点水,搅拌成疙瘩,倒入开水锅里,放盐即食,这样有菜有面有汤,以汤为主,面和菜为辅,三合一饭。南闪丹家家都能做好几种面条,有柳叶面,有揪面片,有焖面,有素面,个别人家还会刀削面,如皇满柱家就能用薄铁片进行削面。当然最好吃的就是干羊肉煮面条,武松喝酒三碗不过岗,南闪丹人吃羊肉面条也是三碗不过瘾。还有一种面条叫活捉疙瘩子,这个只是听说,没有见过,也没有做过,更没有吃过。活捉疙瘩子的操作规程是这样的:把面和好揉好,和的软点儿抹点油醒十分钟,不要擀,锅开了,直接揪成片下锅,省事方便,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成型,薄厚不匀,虽然有嚼头,但口感差。活捉疙瘩子的广告语是这样的:牙好胃口就好,您瞅准了———活捉疙瘩子。小时候,随便问一个人,最爱吃什么?几乎众口一词:烙油饼跌鸡蛋。这种饭平时是见不到的,只有来了尊贵的亲戚或请重要的人物,才能吃上这饭。后来有朋友在乌兰花的顺和义饭店请吃饭,特意点了一道名菜叫“后山一绝”。端上来一看,哈哈大笑,原来是:烙油饼、炒土豆丝和炒鸡蛋,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一绝,这道菜名也是起绝了,难以超越。-END-本文作者:张俊,年出生,内蒙古四子王旗人。90年离开家乡,工作在北京。点击蓝字通往往期文章▼家乡味道(一)家乡味道之二(南闪丹的水井)家乡味道之三(南闪丹的当阳盘)家乡味道之四(三大累)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