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南方许多省市的福利院中,数千婴幼儿面临饥饿和死亡的威胁。
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了解这一情况后,紧急向中央报告,调集奶粉和肉类。时任内蒙古主要领导的乌兰夫提出了建议,由草原人民领养这些孤儿和弃婴。于是,在周恩来总理和习仲勋秘书长的安排下,数千孩子踏上了北进的列车。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千里大营救”的行动,也是两会期间热议的“三千孤儿入内蒙”。
其实,在大规模接受南方孤儿的前一年,内蒙古的福利院已经开始接受南方受灾地区的孤儿。
乌兰夫夫妇是当地第一个抚养南方孤儿的家庭,也许正是这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了乌兰夫启示——在国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用家庭抚养的方式来拯救这些幼小的生命,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最近,乌兰夫的女儿云杉对库叔讲起这段过往,让我们跟随当事人,一同回顾那些年的感人故事。
文
云杉
来源瞭望智库(zhczyj)
1
现在你也有小妹妹了
年夏天,我正在院子里玩,母亲忽然走近我,蹲在我面前,拉着我手说,你不是一直说别人都有弟弟妹妹,只有你没有吗?现在你也有小妹妹了。
我懵懵懂懂地来到自己的房间,看见我的姨母也在。房间里新加了一张婴儿床,床上躺着一个很小的婴儿。
母亲一直拉着我的手,不断地说,你看,小妹妹多可爱呀!
我那时是第一次看见婴儿,非常好奇,还有些紧张。说实话,眼前的小娃娃真说不上多可爱,她又瘦又小,好像一只刚出生的猫仔,而且脸上还长着很多红色的疹子。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先天带来的湿疹。
母亲接着说:这是你的小妹妹,你要对她好,长大了也要照顾她。
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这样的话她从来没有对我的哥哥姐姐说过。因为年纪的缘故,我没有感到这个妹妹的不同之处,只知道我也有妹妹了。
现在想起来,母亲还是考虑很周到的,因为我一直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现在有了一个更小、更需要呵护的妹妹,她怕我心里不平衡,先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
说来也怪,我小的时候不是很听话,和哥哥姐姐也时有吵闹,但是我们都对这个小妹妹非常关照,以致后来,成为一种习惯。
父亲给这个小妹妹起名“乌兰奥德”,汉语翻译过来就是红星的意思。但是我们都喜欢叫她的小名“东东”,后来她的名字几经转换,但不知为什么,“东东”是我记忆最深刻的名字,也许因为承载了太多儿时记忆。
云杉的母亲云丽文和南方孤儿东东(照片由作者提供)。
东东在父母的呵护下很快恢复了健康,活泼可爱。只是她的湿疹一直没有痊愈,满脸都是红色的小疹子,又疼又痒,有时候整夜哭闹。只要听到妹妹的哭声,无论多晚多累,母亲都会到我们的房间里,把她抱起来安抚。为了不吵到我们,母亲就把她抱到走廊的另外一头,来回走动。只要我半夜醒来,看见走廊的灯亮着,就知道母亲又在哄妹妹睡觉了。
为了防止小东东把脸抓破,我母亲缝制了纱布手套,套在她的小手上,可是这也不是解决的办法。
后来一位老中医开了一服中药,要求长期服用。中药又苦又涩,妹妹不愿意喝,总是又哭又闹,母亲想了一个办法,把苹果刮成泥,和中药拌在一起,用小勺子喂给她吃,居然很管用,妹妹不再抗拒了。
天天看见妹妹这样吃药,时间一长,我就好奇起来了,觉得黑黑的中药和苹果泥拌在一起吃,大概很美味。有一天,我见四下无人,就把放在桌上的半碗中药和苹果如法炮制地吃掉了,觉得味道还不错。姨母给妹妹喂药的时候,发现药不见了,十分纳闷,好几天都能听见她自言自语:没看见家里有耗子呀?耗子也喝中药吗?
东东转眼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了,母亲已经早早替她办好了幼儿园的学前班,按照计划,年的9月,妹妹就应该正式入学了。
2
分离与重聚
但是,事情突然有了变化。
年春天,父亲去北京开会,母亲随行。因为离我妹妹上学的时间还有好几个月,母亲就把妹妹带在身边,方便照顾。
他们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动荡时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诬陷我的父亲乌兰夫反党叛国。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怀下,我父亲在年恢复工作,周恩来还特意在四届全国人大的一次会议上首提“单刀赴会”的评价。
在父亲审查期间,他和我母亲基本与世隔绝,先是在北京,后来到了湖南,都是荒山野岭和军事禁区。
我们是年前后去湖南看望父母的。谈话之间,母亲非常歉疚地说,我妹妹没上过学,将来不知道怎么办。我惊奇地看了一眼东东,几年不见,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不但很懂事,而且温雅大方,哪里像个文盲?
妹妹告诉我,她早就读完了小学课本,是妈妈教的,现在正在托警卫战士买初中课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父母还是给予了妹妹尽可能多的基础教育。
内蒙古巴音策勒牧业社的保育员和幼儿们玩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湖南的十几天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妹妹喜欢读文艺作品,但是她只有一本小说,就是《欧阳海之歌》。这是她从换防的战士宿舍里捡来的,已经读了好几年了,书已经破损卷边了。
但是妹妹还是喜欢看,特别是下午闲暇的时候,她会在窗前的阳光下细细阅读,其乐无穷的样子。
其实,我父母那里还是有不少书籍的,母亲一直有个习惯,就是随同我父亲出门的时候,一定带一只装满书籍材料的皮箱,不过,那些书都是马列经典和理论方面的书,没有文艺作品。
六年前,我母亲离开居所的时候,也带了这样一只皮箱,可能是走得匆忙,无意卷进了一本俄文版的俄罗斯中短篇小说集,插图很精美。
一天,妹妹又在翻看那本书,一边看一边轻轻叹气。
这一幕被父亲看见了,他对妹妹招招手说,过来,爸爸给你翻译。
我从堂屋路过时,看见妹妹皱着眉头,满脸不悦地听着,这时,父亲正好说到:两只鸟哇哇叫着飞起来,一会儿就不见踪影了。
我不识时务地哈哈大笑起来,说:这也太不文艺了!
我母亲听见了,立刻觉得我说得对。她命令我把父亲的翻译变成文学化的文字,一笔一划地誊写在妹妹的小学生练习本上,供她阅读。
当时的我真想给自己一巴掌,懊恼自己的多嘴。
所幸的是哥哥也参与了这项工作,于是我们在湖南最后几天,都是和父亲在这样的讨论中度过的:
“这是什么样的鸟?是快乐的叫还是悲伤的?雾蒙蒙是什么天气?早晨还是黄昏?”等等。
我回到北京后,我的朋友们都知道了妹妹的情况,于是我第二次去湖南的时候,手里只提了一只很大的旅行包,里面全是中外名著,都是朋友们送给妹妹的。
父母回到北京后,我妹妹才第一次进入学校。那时侯她已经十三四岁了,但是她很努力,再加上父母六年的基础教育,最终顺利考上了高中,后来还进入了大学。
父亲去世后,妹妹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那时侯母亲已经是重病在身,她把自己和父亲的全部积蓄2万元人民币交给了妹妹,作为父母对妹妹最后的祝福。
直到母亲去世,妹妹都不知道她和这个家庭毫无血缘关系。但是她得到了我父母给予的、比亲生子女更多的关爱。
回想当年,草原人民如此规模地收养其他民族孩子,是蒙古族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20世纪60年代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巴彦锡林人民公社,社员们在草原上剪羊毛。新华社发
我的父亲乌兰夫之所以提出让草原人民领养南方孤儿,有基于对蒙古民族性格的深刻了解,比如心胸博大、具有深厚的母爱等等。
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当时新中国成立仅仅十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也只有十二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的各民族之间在旧时代反动统治者压迫和挑唆形成的、持续了几百年的仇视、隔膜、争斗、歧视已经基本被消除了,各民族成为一个团结友爱平等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成功,是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创造的奇迹。
“草原母亲”张凤仙夫妇和她收养的6个孩子及家人的全家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我父亲完全有把握、有信心让这些南方孤儿在草原人民的关爱下,渡过难关,健康成长。
事实也确实如此。草原上的额吉们(蒙古语意为妈妈)悉心地照料这些“国家的孩子”,苦心教育他们长大成人。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
三千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佳话。
栏目主编:顾万全
本文作者:瞭望智库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