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荆棘鸟》这本书,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从哪里买来的,大概只有查找我的买书档案,才可以找到。吸引我买书的缘由,大概也是关于本书的推介介绍,一直想读,只是忌惮书的厚度,也一而再的推迟,大概这也是惰性的体现。因为本书接近页的长篇,读起来还是比较辛苦,除了厕上没有读,别的基本上都有读,出租车、大巴、飞机、高铁还有桌上、枕上,都有在读。为了完整的熟悉故事情节,为了不前言不搭后语的错过,只能快速的读完。
本书分七个部分,从-年,不同的时间段,每一部分以某个人命名,如第一部分梅吉,最后一部分朱丝婷。说到本书,我想大概有两条脉络,一个是爱情的线索,一个是德罗海达变迁。我该如何简洁而又清晰的描述,这段过程呢?读到书中的某些情节,我多少有些觉得和《百年孤独》有些相像。《荆棘鸟》,也同样的是描述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也一样随着家族人员的老去,而从德罗海达消失。因为第二代克利里人,虽然8个儿子,1个女儿梅吉,但活下来的六个儿子却没有结婚的打算,梅吉生下的第三代克利里人,儿子戴恩只想着侍奉上帝,却在死于一次海边救人,女儿朱丝婷经过多年的恐婚,终嫁给德国的一内阁成员,但也远离德罗海达。这样的结局也算和《百年孤独》,相似的结尾吧,只不过《荆棘鸟》中的男人们坐拥金山银山却没有结婚的打算,这源自于对婚姻的恐惧,还是对无法承受婚姻生活的逃避,我也无从得知!
书中还有一个男人就是梅吉所嫁的卢克,也是出奇的奇葩,不断的收割甘蔗为了实现财富的积累,不买房不置产业、不生孩子,结婚也是为了财富的积累,因为按照当时的风俗,结婚后女人的财产是全部转移到男人的名下。按照进项,他早可以买下农场过上农场主的生活,但他却宁愿与收割甘蔗的男人们生活在一起,逃离婚姻生活,这是不是也像另外一个‘葛朗台’或李白笔下的‘太常’,书的后半部分再也没有提及他的未来,大概可能是倒在某次割甘蔗的途中。书中的男人们,好像除了第一代克利里帕迪以外,别的人好像都是远离着爱情,逃离着婚姻,不过他扮演的也算是接盘手的角色。他接受姐姐的邀请,携全家从新西兰来到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虽然和菲,生了7儿1女,但书中爱情的戏份,好像并没有他什么事。他的婚姻生活,大概也正影响着儿子们对婚姻的态度,虽然人丁兴旺,但孙儿辈却后继无人。
再说那位红衣主教拉尔夫,他初见梅吉,那一见钟情的瞬间,如果要在中国历史上找一个影子的话,你会想到吗?二十多岁的教士初见九岁的小女孩,便认定这是他一生所爱和钟情之人。这不正是写下‘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杜牧和那湖州女孩的初见吗!杜牧因为追求仕途而错过十年之约,而拉尔夫在爱情与教士锦绣前程生涯的比较中,果断选择了后者,虽然在伤痛着、一生都在魂牵梦萦着,这是爱恋也是折磨。当知道戴恩就是他儿子时,而且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彻底击垮了他,我不知道该描述这么一段。拉尔夫是戴恩从小的偶像,也是戴恩从小许下从事教士事业的缘由,拉尔夫在梵蒂冈精心的教育着戴恩,他认为戴恩是他心目中最完美的教士。但这对父子,好像生前从不知他们的父子关系,而亲近的人大多会地立刻看透这层关系,这不得不说是多么的造化弄人。人生或许就是该如何取舍,你曾经以为,你给不了幸福的那个人会找到幸福,殊不知她却照着你的影子去找爱情,最终迎来的是悲剧。
再说,外婆菲奥娜、妈妈梅吉、女儿朱丝婷,这三代的女人,都是独自的一个。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有两位因为爱情,选择了别样婚姻,只有朱丝婷因为爱情而婚姻。菲奥娜嫁人时,已经带着几岁的长子弗兰克,但从没有知道弗兰克的父亲是谁;梅吉嫁人时,心里想到的那个卢克是与拉尔夫主教最相似之人,婚后才发现形和神,有着天壤之别,戴恩的父亲是谁,最初也是无人知晓;至于朱丝婷,特立独行的追求着演绎梦,直到走出心结才愿意嫁给等了他多年的那位德国内阁成员之一的雷恩。这三位女人的爱情故事贯穿始终,男人们却是地地道道的配角。爱屋及乌,大概也是如此。菲奥娜,尤其宠爱着长子弗兰克远胜于剩下的八个子女,梅吉也格外倾心于儿子戴恩,我想那是因为弗兰克和戴恩是爱情的结晶。
小说中不止一次的描述看书情形,因为不是受过高级教育的一群人,甚至从来没有上过学,但总会描述那些看书的情形,哪怕只是剪羊毛的雇主,还是家庭仆人以及幼小时期的梅吉、戴恩,这些文字的描述,也是给人很难忘的情形。大概读书,也是一个家庭,很温馨的一个场面。谁让我这么爱读书,我也对书中这样的场景,格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