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9月18日电(李爱平侯显峰)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羊棚时,陈锁金已经给一个圈舍的近只羊送完“早餐”了。见到陈锁金,早上七点半刚过,他正在给存栏的只育肥羊喂“早餐”。陈锁金说,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喂羊,两个人干3个小时才能完成。陈锁金是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东界哈日麻台嘎查的一个养羊大户,主营育肥羊。在一片绿树环抱的农家院里,高大宽敞的棚舍下,被分隔成若干群的羊一栏栏排向远处。羊儿们有的在闲适地休息,有的在悠闲地吃草,时而“交头接耳”,时而相互“示好”,一只只干净整洁。这里就是陈锁金和张海福合作的养殖场,能容纳只羊。养羊是东界哈日麻台嘎查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近年来,该嘎查“老瓶装新酒”,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初步形成了集选育、良繁、养殖、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走出了一条“发羊财”的乡村振兴路。年,村民张海福成立了奈曼旗蒙峰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吸纳合作社成员98户,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四个乡镇户农牧户。陈锁金就是本村18户合作社成员之一。就在一天前,陈锁金出栏了只羊,销售收入13万多元。“一只利润在元左右吧。”陈锁金说。喂完羊,陈锁金还要赶到30公里外合作社成立的屠宰厂工作。为进一步延伸产品价值,打响特色品牌,年,养殖合作社又建立了一个屠宰合作社,入股社员66户,通过线上网络销售、线下进餐饮、商超等新型销售模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大提高了发展畜养羊业的动力和信心。“屠宰销售每天大约只左右,其中,2/3是线下订单,剩下的每天线上销售。”陈锁金说。“线上直播销售也是刚做不久,经验不是太足。”陈锁金坦言,“现在线上是直接卖肉,利润很小,想法是先把直播做起来,再丰富羊肉产品。”陈锁金的养殖场每年要出栏1.35万只育肥羊,而合作社每年的出栏量要达到12万只以上。“从3月份到10月前,每进来一批都要先剪毛,而且要剪多次。”陈锁金指着一个棚舍里一群正在剪羊毛的人介绍。在东界哈麻台嘎查,合作社带起来的不止是养殖和屠宰,还有这条链上的剪羊毛队伍和装卸草料的工人。全村3支剪毛队伍共17人,但忙时仍显得人手不够。村民白胡玲就是剪羊毛队伍中的一员,她还有个特别的身份——村两委委员。除了工作时间,闲暇时,她就会拿起剪子加入到剪羊毛队伍中,一年下来,能挣6万元左右。常年近4万只的羊存栏量使饲草供应成为一项必保的工作,为此,合作社统一订购饲草料,供应养殖户。和白胡玲工作不同,村民梁布和格什格干的是饲草装卸工,他和同村的其他4位村民成为合作社长期雇佣的工人之一,每人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村里的合作社不但帮助养殖户卖羊,也收羊。为便于村民买卖活羊,合作社还在村边建了收购点,每天都有收进卖出,一群群个头均等的羊被分装在不同棚舍。“在这个村,买、卖都不愁,够30斤就可以拿来卖,只要你养就行!”村里的报账员白玉坤也养了多只羊,一年净收入3万多元。白玉坤说,但凡日子过得好的,家里大都养羊。全村户有70多户养羊,养羊只以上的户达到了18户。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羊是功不可没的。羊粪是个宝,是改善土壤、防止耕地板结的天然有机肥。白玉坤介绍,这个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羊粪不准外运,必须村里就地消化。“这庄稼长得多好,地里都上了羊粪。”白玉坤指着收购点旁长势正旺的玉米田说。(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