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史18世纪工业进化中的经济因

引言

说起大西洋奴隶制度的结束,我们又回到了资本主义历史上18世纪的另一个篇章,其中一个问题是,技术奇才改变工作世界的时候,英国本土发生了什么。曾有个笑话说,只有最好的毕业生才会被告知没有工业革命。

这个概念的问题卡在了“革命”这个词上。革命隐含了戏剧性的变化和意外。而这个名词的解释里,只有戏剧性变化的部分符合19世纪英国的真实情况,因为隐藏在革命标题下的工业创新和早期的农业革命一样,花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进行构思、设计、测试和调整。而那以后,它又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才使新机器可以应用在纺纱、编织、制造餐具、烧制火砖、冶炼钢铁上,并且通过铁路和水路运输货物和人。

“工业进化”是个更准确的表达,它可以说明机械设计的起点是为了代替人们完成繁重的工作。我们在讨论人类进化时用到的词组-“稳定不变的自然法则”“复制”“随机变化”“损耗”和“适者生存”-放在这里都恰如其分。因为在完善蒸汽机的过程中,所有这些词组描述的都派上了用场。

如同进化一样,特定机器从开始到完成的一系列步骤都不是最优的,但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令人满意的模型还是会出现。我知道“工业进化”这个词组流行不起来,所以后文中,我还是称它为“工业革命”,但是我希望我的读者记住,改变工作世界的速度是可以测量的。欧洲政治秩序的变化被证明有利于工业。18世纪,因为英法之间的激烈竞争,贸易模式从欧洲内陆贸易变成了殖民地贸易。

这种转变导致各国开始在国内加工原材料,让竞争对手陷入困境,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精炼食糖和轧制烟草的就业岗位。殖民地是原材料的理想来源,也是制成品的好顾客。而且它们必须服从-或多或少地-母国订立的法律。英国的航海法规定,食糖和烟草必须直接运往英国,殖民地从欧洲进口的物品也必须首先卸载在英国港口。

英国减少了从德国、荷兰进口亚麻布,也减少了从法国进口葡萄酒。因为英国和葡萄牙之间融洽的外交关系,所以波尔特葡萄酒成为了英国人的首选饮品。当然,其他国家也用自己的保护性立法进行了报复。这些正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谴责的政策。他计算了维护英属殖民地的成本,认为这个国家最好的贸易伙伴是它最近的邻居。

大量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工业革命的机会,但没有一项发展是根本原因。条件使某些形势成为可能的工作的理由,但这些不是起因。首要的是戏剧性的农业改良,它减少了一半-从80%减到了40%-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虽然荷兰人和英国人一直在以创新方法进行生产制造,但是如果农民不能提高生产力,制造业仍旧只能是经济的配角。

英格兰农村冗余的工人最终变成了工业时代的无产阶级。而且不仅工人脱离了农业,农业支出也减少了,剩下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其他经济领域,也可以用来购买食品之外的其他商品。盈利贸易进行了一个世纪,整个英国都积累并且分散了资本。说的更具体一点,英国主要的两个经济现实对寻找节省劳力的设备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高工资和廉价煤。

考虑到田里不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英国的高工资似乎有悖常理。尽管如此,英国工人的报酬还是大大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也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工人工资。这可以归因于17世纪平稳的人口增长以及其他农业之外的就业机会的出现。许多冗余的工人仍留在农村,成为散工制的一部分,服装商把原毛带给这些佃农,他们的家人负责洗、缝、梳、纺,最后织成布。

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顶尖匠人在自己家里就完成了国家钢铁厂的很多工作。在这种家庭工业制的生产体系内,雇主按件付酬。一家之主设定工作的时间、速度和条件。母亲纺线,父亲织布,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性别和灵巧度-完成操作流程的其他环节,从羊背上剪羊毛,把它变成布匹。散工制把许多以前的农村人口变成了现代的工人阶级,也导致了家庭规模的扩大。

佃农可以早些结婚,他们在建立一个家庭前,不必再久等一块田地,这都得感谢不断扩大的工业经济。而他们的早婚则推高了人口出生率。23几十年里,英国的农业人口逐渐缩减,伦敦逐渐成为欧洲城市的楷模。年,伦敦的人口数量约为40万,之后不断增长,年,增至57.5万,年,继续增长到67.5万,到年,伦敦已有80万人。相比之下,法国的总人口虽然是英国的六倍,但伦敦的人口超过了巴黎。

因为死亡率比出生率高,所以每年都会有~名农村人稳定地流入伦敦。一位学者估计过,每六个英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曾在伦敦生活过。24这个城市的贸易商为他们出海的船只雇用了船员、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以及捻缝工、修帆工、黄铜制品装配工和走绳索的人。进口的原材料付清了加工糖、咖啡、烟草、茶叶、杜松子酒等高收入工作的工资。

杜松子酒是18世纪最受喜爱的饮品。更高的工资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劳动人口有能力购买产自英国车间的商品。伦敦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首都不同,这里没有太多的官老爷和朝臣,到处都是市场参与者。年,大火烧毁了伦敦,之后私人投资家以惊人的速度重建了这座城市,它的活力因此被形象化地展现出来。

还有一个经济因素解释了工业革命错综复杂的诱因和有利因素。英国一直洋洋得意于自己巨大且易用的煤储量。一旦这个国家的森林资源被耗尽,木炭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就会把煤当成燃料。煤对于工业行业是天赐之物,吹玻璃和制砖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热能。用煤替代木材作为碳源,也缓解了土地的压力。

英国人利用廉价的煤烧制砖块建造房子,进一步卸去了土地的负担。尽管木材越来越多地从瑞典进口,造船也转包给了美洲殖民地,但是木材节省下来,仍可以用于船舶建造和制作构筑物的框架。煤还可以转化成高炉可用的焦炭,为武器、工具和建筑结构铸铁。新的工业生产过程不只是生产速度更快了,而且越过了土地、粮食以及燃料供给为生产带来的限制,在此之前,生产只能强调什么可能被生产出来。

当时化石燃料廉价又丰富,人口也相对较少,几乎没人想过两个多世纪以后,开采并燃烧煤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影响。广受欢迎的印度棉布和纱布表明了国内强势的棉花市场。如果能找到方法,棉花的纤维比羊毛和亚麻更容易用机械处理。最终,大量的行业对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利用廉价煤生成人工能源多么合算一目了然。

结语

18世纪,英国的高工资和廉价燃料激发了强大的动力,他们不断开发替代方法,用便宜的代替昂贵的,用更多的燃料减少人类劳动或简化工序,或是发明使用燃料的机器,从而大幅提高人力的产出。这一概念正是制造商所不具有的。据说,15世纪末,也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生活的时代,现代汽车的每个部分都存在,只是缺少引擎的概念,不懂得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把热能转化为驱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