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看到了一个视频。说的是中国的拍纪录片视频的人在旅游时,偶遇巴基斯坦的一位剪羊毛的老者,56岁。这位老者看到来的是中国人,就用中文“你好”来打招呼。这几位中国人没有想到,在这样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懂中文,也就攀谈起来。攀谈中发现,这位老者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英语与中国人交流,还会一点中文,母语是乌尔都语等6种语言。中国人很吃惊,问他中文哪里学的。老者回答,是从radio(广播)中学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就是学中文的,在中国呆过6个月。
老者是一位教师,平时也靠剪羊毛为生。一只羊收人民币3元,工作范围单程大约得步行半个钟头。在遇到很高很深的山路时,行动灵活自如。老者跟周边的人都很熟悉,几乎每个人都是他的朋友。老者很感谢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经济帮助,比如挖隧道等。在老者所在的山区,中国人去的很少,东亚面孔的多是日本人和韩国人。欧美人去的也有。
老者还带着他们参观当地的冰川遗迹,有很多石头深坑能证明是亿万年前冰川时代的冰雪移动塑造的。当地的水看上去是奶白色的,应该是融化后的雪水留下来的。
为了帮助老者提高剪羊毛的效率,中国人几经辗转,终于买到了一个电动的剪羊毛机器给老者用。这只电动剃刀价值1.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元。老者很是感激。在搜寻电动剪羊毛剃刀的过程中,发现了中国临沂的产品也在巴基斯坦有的卖。老者无以为报,打算用家里的桃树和李子树结出的果实来感谢。当然,当时是春天,果树刚刚开花,希望他们来年能再来这里。这其实就是经济发展中引入资本和先进生产设备和资料的过程的再现。他们的积累太少,无法自生资本,只能靠外部引入。如果偿还,只能靠初级农产品或矿产,分期支付。
看着老者和其他村民的居住条件,应该与我国80年代相仿。我们也曾经是这样走出来的。我不由得想,我与老者之间在能力上有多大差异呢?如果纯粹从经济看,我赚得当然比他多,但我的能力未必比他强。差别只是在于,他生在巴基斯坦的偏僻地区,而我生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如此看来,但从个体来讲,所处的环境的影响对个人经济结果的影响远远大于个人能力。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年代来中国时,看到长江的纤夫,感叹道,这里面可能就有个比尔盖茨。当然,后来这些纤夫也都住上了小洋楼,过上了好生活。巴菲特将个人的出生,幽默地称作卵巢彩票。股神看透了人间。
经济发展是客观的,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知的。遵循规律是能获得好处和幸福的,违背规律是会带来坏处乃至灾难的。个体是时代的一粒微尘。
只有时代的马云,没有马云的时代。诚哉斯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