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通常是食肉和杂食性动物的一个行为,这是一些动物获取营养物质的一个方式。其实,从进化的角度看,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其实都可以吃肉,这是因为陆地脊椎动物是由早期的总鳍鱼类演化而来的,而总鳍鱼类就是杂食性的。
这使得即使是食草动物,也会有食肉的行为,只是它们通常是在“体内食肉”,吃的是微生物,不过,偶尔也会直接吃肉,比如牛吃蛇、马吃鸡、鹿吃兔、白靴兔吃猞猁尸体等等,所以严格来说,并没有纯正的食草动物。
如此看来,食草动物偶尔的食肉行为其实并不意外,但是,植物吃肉你见过吗?其实,食肉植物在自然界中还不在少数,目前已知的食肉植物超过了种,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再来分析它们食肉背后的动机。
自然界中那些食肉植物?
植物吃肉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毕竟在我们的印象中,植物不能自主移动,主要靠光合作用和树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生存的,但总有一些植物会搞点特殊,就像这些会以昆虫、其他小动物,甚至是鸟、羊为食的植物一样,它们被称为食肉植物(carnivorousplants),如今已确定的食肉植物种类已经超过了六百种,下面我们来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
第一种:捕蝇草。捕蝇草是我们最熟悉的食肉植物了,它是一种原产北美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一种维管植物,捕蝇草有着完整的根茎叶、花朵、果实以及种子,从外观上看,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异化的叶片了。
捕蝇草的叶片像一张大嘴,叶片肥厚,上面带有明显的刺毛,就像等待进食的血盆大口一样,当然,为了不吓跑猎物,捕蝇草的叶缘部分长有蜜腺,可以分泌让许多昆虫趋之若鹜的蜜汁,当猎物被吸引到叶面部分时,会刺激捕蝇草的感觉毛,受到刺激后的感觉毛会使得两片叶片合拢,将猎物牢牢的夹在里面。
之后,叶片内侧密集的腺体会分泌含有蛋白酶的消化液将猎物包裹住并最终消化和吸收掉,最终连渣都不剩。吃饱喝足后,捕蝇草会再次张开“血盆大口”等待下一位猎物的送货上门。
捕蝇草属于食肉植物中比较“高级”的,因为它们有着完整的诱导、囚禁、消化和吸收系统,像捕蝇草所在的茅膏菜科下的其他食肉植物通常缺少真正的消化系统,主要是依靠寄生在身体上的微生物分解猎物的,这个过程要更加的缓慢,而且微生物总是会吃第一口食物。
叉叶茅膏菜用粘液将猎物固定并靠微生物分解猎物
第二种:猪笼草。猪笼草同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食肉植物,它因为有着类似于笼子一样的捕虫器官而得名。
猪笼草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植物,而是猪笼草科下所有植物的统称,约有种,它们绝大多数的成员都能捕食小动物,用的就是捕虫笼。
不过,不同的猪笼草捕虫笼的形状大小不一,比如最大的猪笼草是生活在婆罗洲热带雨林中的马来王猪笼草,它有着巨大的瓮形捕虫笼,最高可达41厘米,直径可达20厘米、容积可达3.5升,而且在捕虫笼的上方还有一个类似于盖子的结构。
大多数猪笼草也是以捕杀小型的昆虫为食,不过,马来王猪笼草除了能捕杀小型的动物外,连鸟、老鼠这种体型的动物也能轻松捕杀。当然,猎物不会傻到自己跳到捕虫笼中洗澡,它也是靠捕虫笼内蜜腺分泌的蜜汁来吸引猎物的。
当猎物找到腺体分泌的蜜汁时,刚一落下就脚一滑,跌入捕虫笼底部的消化液中,因为捕虫笼的内壁是非常光滑的。在捕虫笼中,通常都有一定量的消化液,像马来王猪笼草内的消化液最多可达5斤,一旦碰到消化液,即使是老鼠和鸟都难以逃脱了。
而我们上面说到的类似于盖子一样的结构就是猪笼草为了保持消化液的浓度而演化出来的一个遮挡物,它虽然不能自由的开合,但是能阻挡大部分的雨水进入捕虫笼中。
从捕虫器官的完善程度来看,猪笼草相比捕蝇草要低级一些,因为它们没有控制猎物的器官,只是靠湿滑的内壁让猎物滑到消化液中,不过,由于它们自己有发达的消化腺体,所以比大多数的食肉植物要强多了。
第三种:普亚菠萝。从它的名字我们不难看出,这是菠萝(凤梨)的一种,它属于凤梨科凤梨属下的植物,它们的原产地在南美的智利。
虽然它也能结出酸甜的菠萝,但是在智利的许多牧民眼中,它却是一种对羊有着致命威胁的植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普亚菠萝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其生长速度比较慢,从发芽到开花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花期也只有一周左右,在花期,普亚菠萝会盛开大型的密集花卉,或黄绿色或黄色,这些大型花卉不仅会吸引许多昆虫,还能将羊这种食草动物引来。
但是,如果把它单纯的当成一种食物,显然就想多了,因为它的全身包括花卉上都布满了密集且略弯曲的棘刺,当动物靠近它时,就会被这些棘刺给勾住,此时猎物本能的开始挣扎,但越挣扎越紧,而且普亚菠萝有着高达3.66米植株,直径(包括棘刺)可达1.5米,即使是羊想要把它连根拔起也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发现不了被困的羊,羊就只能活活的饿死,最后为普亚菠萝所用。当然,普亚菠萝并不能像捕蝇草和猪笼草那样分泌消化液,它们吸收羊只能靠微生物将它们慢慢的分解后才能作为天然肥料,因此在智力,普亚菠萝又被称为食羊树。
植物为何要吃肉?
植物吃肉其实就跟食肉动物吃肉一样,都是在演化上的选择导致的,但是,诱使植物吃肉的根本在于生存,因为对于这些植物来说,“不吃肉”它们可能已经被大自然淘汰掉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一点从它们所处的环境中就可以看出来的。
大多数食肉植物所处的环境是贫瘠的湿地,这种环境有几个特点:光照充足、温度较高、湿度较高、但土壤中的营养成本非常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长的体型稍大一些,不自己想办法获取更多的营养的话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进化中,一些植物就出现了“捕虫”、“消化”于一体的进食系统,走上了吃肉的道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生长在贫瘠的湿地中,比如食羊树(普亚菠萝),它是一种生长在低海拔的山上的一种大型植物,其根系并不发达,而且所处的土壤中养料也比较少,这导致了它们生长极其缓慢(15-20年开花一次)。
此时,它们想要生存就必须从土壤以外的地方获取,于是将动物控制住,让其腐烂变成天然肥料成为了一个手段。
开花的食羊树
食肉植物吃的不是肉
虽然像猪笼草、捕蝇草这样的食肉植物确实是将猎物“吃掉”,但其实它们需要并不是蛋白质,而是动物被分解中体内的氮、磷等生长所必须,但土壤中又极度匮乏的物质,所以严格意义上说,食肉植物并不吃肉(蛋白质)。
食肉植物因为其外形上比较的奇特,所以目前许多都被人当成了观赏植物来种植,除了观赏价值外,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食肉植物的分泌物中含有抗真菌特性化合物,有望将其应用到开发抗真菌类药物上。
最后说一下,目前多种食肉植物中没有一种是可以“吃人”的,毕竟人不可能跳到马来王猪笼草的捕虫笼里安静的等待被消化。